APP下载

基于关注风险因子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管理

2015-02-01曹颖孙嘉泽曾秋菊张超红李维佳肖惠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入院住院护士

曹颖 孙嘉泽 曾秋菊 张超红 李维佳 肖惠英

基于关注风险因子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管理

曹颖 孙嘉泽 曾秋菊 张超红 李维佳 肖惠英

目的探讨有效评估跌倒风险及减轻跌倒伤害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预防跌倒专项管理制度, 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控, 运用简易平衡能力测试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预测,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对于跌倒及跌倒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将使用该方法前、后各3年的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率由使用前的0.37%降至使用后的0.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生严重伤害的几率由11.76%降低为2.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 但并不能减轻跌倒后造成的伤害。执行跌倒的护理管理制度, 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跌倒措施, 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跌倒;老年护理;护理管理

由于功能退化、慢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跌倒致伤中大部分为软组织损伤, 5%~10%为骨折, 5%为严重软组织损伤, 10%~15%的跌倒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伤害, 其中, 骨折是跌倒所致损伤中较严重的, 也是跌倒后需要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5%~10%致骨折, 发生骨折的老年人中有90%是由于跌倒所致[1]。因为许多老年人的跌倒事件可能因为漏报而未统计, 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目前, 临床上实施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一般以总分分值为界, 判断为高风险或低风险跌倒人群, 却忽略了单个条目对于跌倒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2]。准确地识别跌倒危险因素, 有效地干预是减轻跌倒伤害的主要策略。作者设计了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记录单,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对于跌倒及其伤害的风险性, 对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建立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科学地实施跌倒的护理管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中医医院, 有12个住院病区, 调查实施不同跌倒管理方法前、后3年本院老年住院患者情况, 2008~2010年共收治住院患者28255人次,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3847人次, 占49%;2011~2013年共收治住院患者37113人次,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416人次, 占55%, 老年患者比例达到一半左右且逐年增加,护士面临的患者跌倒风险也随之而增加。

1.2 方法

1.2.1 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记录单的设计 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记录单由患者入院评估、患者定期评估、病区环境定期评估、跌倒预防措施和知情同意书5个部分合成为一个表格。①在入院处办理入院注册时由两名专职护士负责评估, 包括5个项目用以判断是否存在长期的跌倒风险因子:a.是否60岁以上;b.6个月内有无意识障碍史;c.6个月内有无跌倒史;d.是否使用助行器;e.上肢功能性伸展测试(the functional reach test, FRT)。②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定期评估以下风险因子:意识状况, 排便异常情况,感觉缺失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③护士对病区环境的跌倒风险因素定期评估, 包括四地点、五风险:床旁、病室、卫生间和走廊等四个患者经常活动的地点以及常见的风险因素:地面湿滑、有障碍物、设施故障、光线不足和宣传警示缺失。④护理干预记录由12条备选的跌倒预防及健康教育措施组成:安排专人陪伴;患者床尾挂“跌倒危险”标志(黄色, 图案为正在跌倒的小人);确保患者需要帮助时能摸到信号呼叫灯;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用药时如何预防;教育患者讲出下肢乏力的情况;教育患者发生下肢无力时应告知护士;教育患者发生眩晕时应告知护士;协助患者卧床、起床;将尿壶或便盆放在固定的地方;当患者卧床时, 床旁加床栏;指导陪护人员监督患者使用助行器(轮椅、拐杖或其他助行工具);使用安全带。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的风险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1.2.2 预防跌倒的监控方法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3]。跌倒后无损伤和轻微损伤归为无伤害, 造成骨折、颅脑损伤、死亡等中度以上伤害的归为严重伤害。实行三级质量监控,首先责任护士在新收患者入院时初步筛选出高危患者, 制定护理措施。入院后连续3 d评估患者及环境并记录, 以后根据患者情况每3~7天评估记录1次;开护嘱指导夜班护士工作, 每班床边交接, 评价患者转归情况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送患者外出做功能检查时协助运送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护士长在24 h内核查, 每3天复查1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解决或上报病区环境的危险因素。护理部主管人员每周到病区评估患者及环境情况1次,保证措施落实, 杜绝安全隐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率由使用前的0.37%降至使用后的0.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伤害的几率由11.76%降低为2.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跌倒风险因子的识别 美国老年医学会制定的跌倒预防指南中指出肌力、平衡和步态等问题是造成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 上肢FRT用于测试动态平衡能力, 可以衡量支撑的神经肌肉基础, 包括平衡和四头肌力量, 用于快速筛查老年人平衡问题和跌倒危险, 仅包含一项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为受试者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 握拳, 一侧上肢前屈90°, 在足不移动的情况下, 要求受试者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上肢尽力向前面伸, 然后测量这一前伸的距离并和相应的年龄标准进行比较, 该测试方法可在1~2 min内完成。测试进行3次, 以3次测试时间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与年龄相关的标准值, 20~40岁的女性为(37.1±5.6)cm, 41~69岁的女性为(35.1±5.6)cm。测试结果≤ 15.2 cm即有显著的跌倒危险, 15.2~25.4 cm预示有中度的跌倒危险。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眼科疾病影响视力、视野、对比觉、暗适应等功能;某些疾病可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使用某些药物, 如利尿、缓泻剂、抗高血压药、血管扩张剂、止痛药、镇定剂、麻醉剂、致低血糖药物、药物滥用等以及环境因素、体位改变、高龄均可引起跌倒。腹泻、失禁引起频繁如厕常会使跌倒的几率上升。

3.2 实施跌倒风险因子管理对跌倒发生及伤害的影响观察实施前、后3年数据, 使用跌倒风险因子管理后跌倒发生率与使用前相比有较大幅度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跌倒后造成的严重伤害并无显著性减轻, 表明老年患者一旦跌倒, 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控制的, 因此,必须从预防跌倒入手, 间接减少因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

3.3 跌倒监控记录单临床应用的意义 预防跌倒是评价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实施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一般以总分分值为界, 判断为高风险或低风险跌倒人群, 比较主观, 采取的护理措施全面但缺乏针对性, 易造成人力的浪费。作者重新设计了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记录单,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 对高危跌倒患者实行全程监控, 使跌倒的护理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责任落实到人, 使每一级监控人员能详细掌握每一位跌倒高危患者的情况。通过改进管理方式, 在患者入院时和住院全过程中进行全面评估与干预, 制定护理计划, 落实护理措施, 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修正护理措施以及履行知情同意, 体现了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效地实施跌倒的护理管理, 一方面可以确保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可能跌倒的情况和预防措施充分知晓;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如果正确地执行了护理干预措施, 就能够为可能的法律诉讼提供依据, 确保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降低护理人员的责任风险。

[1] 覃朝晖, 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风险及其预防.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1(31):28.

[2] 冯志仙, 黄丽华 , 胡斌春.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323.

[3] 彭刚艺, 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3:4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203

2014-12-15]

510000 广州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入院住院护士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妈妈住院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