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症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2-01王静邵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护患品管圈重症

王静 邵彤

小儿重症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静 邵彤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76例重症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医患交流及病室环境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 对照组为73.6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小儿重症护理中,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和谐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

品管圈;小儿重症护理;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近几年在医疗工作中广泛开展, 通过自愿组成活动圈方式, 相互交流、制定计划,启发圈内成员的最大潜能, 解决各自问题, 使每一位成员均有满足感、参与感及成就感, 明确工作意义及目的[1]。小儿重症病房内均为危重症患儿, 其病情严重且变化快, 对护理要求较高, 是护患纠纷发生率最高的区域。本研究在小儿重症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46例, 女30例, 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9±2.3)岁;其中重症肺炎21例, 颅内出血9例,休克15例, 颅内感染8例, 脓毒症12, 其他11例。纳入标准:家长同意参与本组研究;2~12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家长交流障碍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 为患儿选择适当体位, 确保患儿舒适性, 多与患儿交流, 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上报。观察组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 确定圈名及主题 以自愿方式组成品管圈, 选举一名圈员为圈长;以投票方式选择主题, 根据合理性、可行性及科学性等, 选定“提高小儿重症护理质量”作为主题。

1.2.2 寻找问题及制定计划 通过对现阶段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了住院缓解、护理态度及医患沟通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计划。每周对圈员进行评分, 对得分高的圈员予以奖励。

1.2.3 计划实施 儿科护理需要了解患儿喜好, 营造温馨的病房氛围, 因此, 可将病房布置得童趣、温馨, 如在墙上贴卡通人物、悬挂气球进行装饰等, 最大程度降低患儿因环境陌生产生的恐惧感。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与患儿、家长沟通, 促进护患交流, 获取家长与患儿信任[2]。护理人员需多参与病房巡视, 多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肢体接触,陪伴患儿玩游戏、看动画片等, 转移其注意力。可播放儿歌,缓解患儿的情绪。针对病情, 及时与家长、患儿沟通, 耐心向患儿解释家长定时探视、无法陪床的原因。可通过宣传手册、讲座等方式, 对家属及患儿作深入宣教, 获取家长与患儿支持[3]。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定指标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及护患交流、病室环境等方面, 每个指标100分,分数越高, 表示质量越高。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分为满意与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护理态度评分(93.25±7.85)分, 护理技术评分(89.21±6.23)分, 护患交流评分(90.11±5.38)分, 病室环境评分(85.39±6.58)分;对照组护理态度评分(85.32±6.81)分, 护理技术评分(80.31±5.11)分, 护患交流评分(80.14±6.31)分, 病室环境(72.05±5.11)分;观察组所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21例, 一般14例, 不满意3例, 满意率为92.11%;对照组的满意11例, 一般17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率为73.68%, 两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重症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领域, 儿童的理解能力、自诉能力较差, 且病情严重、变化快, 家长也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是产生护患纠纷的重点区域。在小儿重症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对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4]。

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实施品管圈活动, 可有效促进圈员之间相互交流, 提高积极性。经过不断交流及分析, 成员可对患儿情况及时了解,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5]。不仅可加强成员之间的理论知识学习, 也能促进成员相互演练的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相互学习及监督, 从而提高圈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成就感, 也能提高凝聚力[6]。同时,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 护理质量明显上升, 也能和谐护患关系, 降低护患纠纷发生[7]。

综合上述, 小儿重症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利于改善远期预后。同时, 护理人员与家长、患儿均建立良好的关系, 取得家长及患儿信任, 能缓解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满意率, 能降低护患纠纷, 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值得临床推广。

[1] 李敏玲, 刘小敏, 李会玲, 等.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重症室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6):449-450.

[2] 叶桦.浅析我院品管圈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抗菌药物质量的管理作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6):131-132.

[3] 唐洪钦, 徐纪玲, 焦培培, 等.品管圈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病案, 2014, 15(5):20-22.

[4] 向邱, 徐素琴, 张子云, 等.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2):104-105.

[5] 何莉莉, 王红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14, 28(7):859-860.

[6] 王欣然, 王硕, 韩斌如, 等.品管圈在重症患者CRRT技术认证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2013, 52(8):42-44.

[7] 周玲玲, 童静, 张明, 等.品管圈在急诊护士经历工作场所暴力致创伤应激障碍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1(32): 4041-40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216

2015-07-21]

450000 郑州市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护患品管圈重症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