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5-02-01郭军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卧床溶栓心肌梗死

郭军婷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郭军婷

目的 探讨临床上加强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 包括溶栓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过程中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后的相关护理。结.1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显效13例.2例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室速、室颤, 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 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于保证溶栓治疗的有序进行,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防止或减少猝死发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本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10%~18%)[2], 是心内科急危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文就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针剂进行溶栓治疗, 现将有关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2012年7月~2014年5月, 本科收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共15例。男12例, 女3例;平均年龄62岁。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 前壁心肌梗死2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2例, 下壁心肌梗死4例, 侧壁心肌梗死1例。

1.2 溶栓给药方法 生理盐水100 ml加尿激酶针150万U静脉滴入.30 min滴完, 药物即配即用;溶栓后12 h, 急查凝血功能, 无禁忌证者, 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 U, q.12.h., 疗程7 d。

1.3 血管再通的间接判定指标 包括:①60~90 min内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TnT(I)峰值提前至发病12 h内,血清肌酸激酶同Ⅰ酶(CK-MB)峰提前到14 h内。③2 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④治疗后的2~3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AVB)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 或者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2 结果

1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显效13例.2例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室速、室颤, 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 余无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溶栓治疗前护理准备 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有无溶栓禁忌证, 如血液病、消化道溃疡、黏膜出血等;做好“四个立即”,立即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吸氧、立即心电监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可予止痛剂或镇静剂, 如吗啡5~10 mg肌内注射, 预防因剧烈疼痛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协助医师做床旁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查, 明确梗死部位;迅速正确采集血标本, 送检心肌酶谱等检测;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品, 如除颤器、阿托品、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应急备用。

3.2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 部分患者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加上临床症状, 因此在心理上大多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紧张, 对此护士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提高对患者关心体贴程度, 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消极影响,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 了解溶栓对目前治疗的必要性,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3.3 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迅速而准确的按医嘱配制溶栓药物, 依据情况使用输液泵。开始溶栓时, 安排专人进行护理, 准确记录时间, 同时心电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患者神志变化, 注意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发现神志异常、出血征象、生命体征异常时等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终止溶栓, 及时复查心肌酶及心肌生化标志物。在2 h内, 每30分钟观察胸痛情况及复查心电图1次, 观察ST段抬高或下降情况。观察溶栓患者24 h内CK、CK-MB及肌钙蛋白T水平峰值变化(自胸痛6 h起, 每2小时测定1次)。

3.4 溶栓治疗后的即时常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告诉患者卧床休息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 对疾病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卧床休息期间, 护士协助患者日常生活, 做好基础护理;环境方面: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减少或者严禁探视;饮食调理:疾病初期饮食宜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 避免过饱。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二便:大便保持通畅, 甚至可以较稀, 告知患者切勿用力排便, 大便过程中要检测生命体征变化, 适当锻炼床上大小便;预防肢体血栓形成: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要帮助患者做一些必要的肢体活动或者按摩双下肢, 促进血液循环。

3.5 病情观察 神志:意识障碍是脑出血的主要征象, 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出血观察:要及时观察口腔黏膜、牙龈、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有无出血征象, 防止因使用溶栓药物和抗凝剂而引起出血。静脉穿刺处要适当按压, 以防局部出血;心律失常: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尤其心脏骤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要及时发现, 迅速处理;低血压:溶栓引起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 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配合处理。

3. 6 溶栓后的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适时适量进行适当的活动, 以活动不过度、不感疲劳为度, 掌握好活动的强度及时间。多与患者沟通, 注意说话的语调, 应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安慰患者, 必要时多陪伴患者, 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适时适量进行适当的活动, 使其安全的度过急性期进入康复期。做好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血压、积极降脂、控制血糖;遵医嘱用药, 不可擅自更改和增减药物和药量;定期复查, 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4 小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及时、准确的进行溶栓治疗, 能够极大的降低病死率, 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但是溶栓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溶栓过程中, 详细的评估、充分的准备、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到位的沟通等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康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 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4-1505.

[2] 何玉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19-132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40

2014-08-18]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卧床溶栓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