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2例疗效分析

2015-02-01孙建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距骨优良率钢板

孙建强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2例疗效分析

孙建强

目的 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记录其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资料, 所有患者均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无感染病例。62例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5.6±4.2)个月。出现患处皮肤边缘破坏1例, 距骨下关节炎2例,无固定失败患者。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 并以每足为基数, 全组优良率 91%, 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为100%, Ⅲ型骨折优良率为96%, Ⅳ型骨折优良率为67%。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足跗骨, 跟骨骨折大多为关节内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 占全身骨折的2%, 约有45%的患者同时伴有跟骨关节的损伤[1]。跟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 大多为损伤所致, 而且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治疗困难较大,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后遗症状,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跟骨骨折生物力学的发展使得跟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极大的进步, 本院近年来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资料。其中男46例, 女16例;年龄15~58岁, 平均年龄(27.8±6.8)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4例, 坠落伤42例, 其他6例;单侧骨折50例, 双侧骨折12例, 共手术治疗74足;骨折类型按照Sanders分型为Ⅱ型44足, Ⅲ型13足, Ⅳ型17足。足踝侧位X线片测量Bhler’s角,其中-5~-1°者6足, 0°者14足.1~5°.24足, 6~10°者20足.11~15°者10足。

1.2 手术方法 待患者足部肿胀消失、无张力性水泡后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时间在伤后6~10 d。术前完善相关检查, 有合并症的患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意愿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完成后单侧骨折患者取患肢朝上, 双侧骨折则取俯卧位。手术切口的选择在跟骨外侧行“L”型切口, 自外踝尖部近端5 cm处开始, 在跟腱与腓骨之间沿跟腱走形, 至外踝尖部下方约2 cm处走弧形延伸到第5跖骨基底部。为便于手术的进行可将腓肠神经和肌腱掀开使其完全暴露。掀开皮瓣后暴露跟骨外侧以及距骨下关节, 分离肌腱后探查距骨下关节面。分开跟骨前突和载距骨突可以暴露跟骨内侧部分和后关节面。使用克氏针由足跟底部穿入作临时固定以恢复跟骨长度和成角, 并根据跟骨骨折的翻转和嵌插情况复位关节面。对于缺损较大的患者可采用螺钉临时支撑或植骨进行填空以保持关节面的平整。选择合适的钢板并预先进行弯曲以保证钢板和跟骨外侧面相服帖。跟骨前部可用钢板前垂直翼进行固定, 钢板的上斜、中直和后垂直臂分别固定跟骨丘部、舌行骨块和结节部。固定时保持螺钉有10°左右的向心性倾斜, 长度为4 cm左右。术毕检查距骨关节的牢固程度及活动度, 冲洗创面, 根据损伤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后加压包扎伤口。术后常规应用3 d抗生素, 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应用。嘱患者抬高患肢.1周后逐渐开始不负重的功能锻炼以及不负重的活动踝关节。3~4个月后根据骨折情况可进行完全负重行走。定期进行足踝部X线检查了解骨折情况, 进行长期随访, 直到骨折完全康复。

2 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12~1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5.6±4.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无感染病例。出现患处皮肤边缘破坏1例, 距骨下关节炎2例, 无固定失败患者。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2]评价, 并以每足为基数, 全组优良率91%, 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100%, Ⅲ型骨折优良率为96%, Ⅳ型骨折优良率为67%。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松质骨骨折类型之一, 大多由于直接暴力作用于跟骨造成, 较低能量的损伤往往导致轻微的骨折移位。跟骨的内侧较厚而外侧较薄, 外来的垂直暴力常引起跟骨的外彭和塌陷, 造成跟骨的长度和宽度改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3]。由于跟骨骨折多由轴向负荷所致, 受力来自于剪切力和压缩力, 各种受力的结合常导致各种类型的骨折, 其中以外侧方移位最为明显[4]。

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有外侧、内侧和两者联合的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各有优势, 应视情况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外侧入路可使手术视野更为宽阔, 对于距下关节的复位较有优势, 进行钢板塑形也较简单, 可以达到最大的固定强度[5]。作者认为由于跟骨内侧有较多神经血管, 容易造成损伤, 因此选择外侧入路可以减少损伤神经血管的机会。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 目的在于整复距骨下关节面和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成角以达到解剖复位。作者的经验认为:①在术中进行钻孔时要谨慎操作,钻孔深度不宜过长以避免引起后期内侧的“撞击综合征”;②对于跟骨关节面复位后留下的骨间隙较大时应该植入自体或者异体骨进行支撑;较小的骨间隙则无需进行支撑, 钢板固定时调整给予支撑即可;③对于移位比较明显的骨折可以先恢复跟骨的大体外形和长度、宽度及成角, 再给予可靠地固定。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后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骨折部位的肿胀、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后期并发症主要有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和肌腱神经撞击等情况。因此在术后应详细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本研究中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 仅1例患者出现患处皮肤边缘破坏.2例患者出现距骨下关节炎, 术后长期随访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魏西军.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探讨.当代医学.2010.16(24):96-97.

[2] Sanders R.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J Bone Joint Surg(Am).2000, 82(2):225-250.

[3] 余志才, 王利.跟骨骨折研究临床进展.当代医学.2013.19(14).11-13.

[4] 唐三元, 杨辉, 付海鹰, 等.跟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实用骨科杂志.2008.14(5):275-278.

[5] 韩冬, 沈家泰, 王少甫,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跟骨骨折分析.当代医学.2013.19(6):73-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21

2014-09-01]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距骨优良率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成人距骨形态的解剖学研究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