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措施探析

2015-02-01王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栓塞

王洋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措施探析

王洋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处理后, 均栓塞成功, 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 皆对症处理缓解或消失。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并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措施处理, 能保障栓塞成功率, 安全性较高, 值得借鉴。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 本病发生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动脉壁结构改变与血流动力作用, 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1]。传统手术治疗, 创伤大, 而且恢复慢, 对手术医师技术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在本病治疗中起了良好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术后护理措施, 本科展开了相关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经临床表现脑血管造影等确诊, 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及头痛等。45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50.6±4.8)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采取介入栓塞治疗, 并且予以精心的术后护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监护仪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保障呼吸道畅通, 予以低流量吸氧, 保障脑组织充分供氧;抬高床头30°, 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与降低颅内压;注意血压变化, 同时采取降压措施, 可采用硝普钠静脉滴注或泵推,及时调整其输注速度, 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 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5~82 mm Hg(1 mm Hg=0.133 kPa)[3]。

1.2.2 穿刺点的观察 术后穿刺处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用沙袋压迫, 对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进行严密观察, 同时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感觉以及腹部等情况, 一旦有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股动脉入路者术侧肢体伸直, 不可弯曲, 术后6 h撤除沙袋, 术后8 h卧床制动, 术后24 h解除弹力绷带且可下床活动。

1.2.3 健康宣教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较高, 大约有41%的患者有明确出血诱因, 比如用力排便、剧烈运动及咳嗽等。其中, 有部分患者在围术期中应加强术后健康宣教, 尽量避免出血诱因, 比如饮酒、吸烟、高胆固醇饮食、屏气、过度劳累、咳嗽及限制体力活动3~4周;保持大便的畅通, 避免弹簧圈移位, 便秘的患者可应用缓泻剂, 多食用粗纤维食物等;控制好血压水平, 按照医嘱服药。

1.2.4 并发症护理 ①术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护理:动脉瘤破裂属于介入栓塞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是因为颅内压波动与术中机械刺激、凝血机制改变及术后抗凝治疗等所致。为此术后应保障患者血压的稳定, 同时保持大便的畅通, 避免患者剧烈咳嗽;部分躁动患者, 应予以适当的镇静药物处理, 若患者发生剧烈头痛、进行性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及瞳孔变化等早期脑疝征象, 则应立即通知医生, 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压, 复查CT, 必要时做好开颅手术准备。②脑梗死护理:脑梗死在介入栓塞术后比较常见, 发生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血管痉挛、低血容量与低血压等引发脑灌注不足以及相对高凝状态等。为此术后早期应对患者的语言、感觉功能及运动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要时常与患者交流沟通, 以便尽早察觉病情改变;术后若发现一侧肢体偏瘫、神志不清及失语等, 则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处理。③脑血管痉挛护理: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的机械刺激等因素, 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对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 脑血管痉挛通常发生在术后出血3~10 d, 临床表现包括短暂性意识障碍、头痛、肢体瘫痪等[4]。为此, 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与护理, 尽早察觉脑血管痉挛症状, 并合理调整各个监测指标, 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血管痉挛药。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皆采取尼莫同注射液微量泵入处理, 可起到一定的预防脑血管痉挛作用。此外, 护理人员术后要对患者的面色有无潮红、胸闷有无不适、心率有无增快及血压有无下降等进行观察。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明显的患者,应早期予以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处理, 这样能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的刺激,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5]。

1.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叮嘱其多休息, 尽量减少劳累,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饮食要合理健康,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与水果。需要继续服用药物的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将服药时间、剂量及药物副作用等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观察, 在家休养期间, 一旦察觉有相关的并发症征象及身体不适要进行门诊随访以及术后6个月回院复查等。

2 结果

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后, 均栓塞成功, 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 皆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

3 小结

颅内动脉瘤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 当前采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该疗法已经被证实属于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案[6]。但是, 该疗法也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在血管内操作, 可能引发脑血管痉挛或者血栓形成, 导致脑梗死以及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等。为此, 必须加强本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尤其是术后护理十分关键。本次研究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并予以精心的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穿刺点的观察、健康宣教、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后,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全部栓塞成功, 术后仅有2例并发症, 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

[1] 陈健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及术后护理.医药前沿 .2013.13(20):264.

[2] 杜晓亮.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16-1117.

[3] 汪小云.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0, 8(14):161-162.

[4] 叶美娥.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91.

[5] 黄琼.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34-35.

[6] 范景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1, 9(7):146-1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31

2014-09-0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