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2015-02-01李伯堂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长径肠系膜

王 敏 李伯堂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王 敏 李伯堂

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超声检查、诊断医疗工作经验,对使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医学技术进行探讨。在本文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儿童疾病诊断提供参考借鉴。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会引发儿童腹部的疼痛。但是,由于该炎症并不能从儿童临床表现当中直接诊断,从而导致诊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高频超声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使用高频超声检测仪器能够更加直观的采集儿童腹部图像,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分析,能够更加易于对儿童急性腹痛诱发主因进行判断。由于儿童就医体格检查并不像成年人一样与医生配合,利用高频超声具有无创、直观及反复的特点,能够为医生的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也大大的缩短儿童的就医时间。因此在本文当中,运用案例分析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儿童进行超声检查,对如何分析影像、确诊、治疗进行研究,以期为此方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指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儿童部经过超声检查之后,确诊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共计156例,其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1~13岁,病程1~2周,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肚脐四周疼痛和腹部右下部位疼痛,在患病期间出现腹部肿胀、恶心、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并伴有高烧不退(体温≥38℃)、咽部肿痛、鼻塞流涕、痰多咳嗽等容易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医生在体查时,患儿无明确的肿痛部位,不会出现腹部肿块等明显症状。经验血诊断可以发现,患儿的检测结果显示其白细胞数量保持正常水平或略有增加。

1.2 方法 采用Toshiba-xario以及Medision-sonoace8000型号机器,使用4~11 MHz的线阵高频探头。检查过程当中,指导患病儿童保持仰卧式的体位,嘱其安静放松,对其腹部采用多切面的拉网式的检查,并应当在患儿腹部的肠系膜根部位置、回盲部、髂血管旁进行多次扫查,以提高扫查的精确程度。当在腹部位置发现淋巴结时,应及时准确记录其所处的部位,并记录其数目、大小。另外,还需要详细的观察淋巴结的特征形态,对淋巴结进行内部回声的观察。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淋巴结的长径>10 mm,短径>5 mm,长径与短径的比例>2,就可以诊断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患有验证。在对患病儿童进行检查过程中,医生应观察淋巴结内血液的分布,应对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进行记录。在经过1~2周的治疗后,再次对其适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复查,当淋巴结的长径<1 cm或消失时,可将治疗方式和方法判定为有效。

2 结果

经过高频超声仪器检测之后,对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儿童(共计156例)的超声结果影像进行分析发现仅在回盲部出现淋巴结肿大症状的患儿有75例;仅在脐周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症状的患儿有42例;2个部位均有出现的患儿有29例;其他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患儿有10例。患儿被检测出肿大的淋巴结长径为1~3 cm,长径与短径的比值为2.5。

高频超声结果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多出现于患儿腹部的右下方,或者是右中部位;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基本为3~5个;肿大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的比值基本为2.5;肿大的淋巴结较为集中,并呈串状分布;肿大的淋巴结的边界较为光滑和完整。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该疾病的患者主要是儿童群体,发症时期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并且发病时期患儿常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外在体征。儿童时期,患儿的淋巴结系统尚处于发育时期,其缺少主动防御外部疾病入侵功能,从而经常会导致上呼吸道、胃部、肠道中的细菌和病毒侵入肠系膜,引发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等症状[1]。基于该疾病缺少外在体征的特异性,仅出现腹部疼痛等症状。因此,其通常不易被医生察觉,从而的延误就医时间,不利于治疗,并给患儿带来较长时期病痛困扰。

在对患儿进行初诊之后,使用高频超声影像技术对患儿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对患儿是否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诊断时,应当首选高频超声影像检查方式,该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对患者体内淋巴结肿大的检查,对临床医学确诊率提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在对成年患者的腹部采用超声检查时,医护人员通常所使用低频的凸型探头,这种探头所能够观测到的区域存在局限,从而致使对成年患者体内出现的较小患病淋巴结很难进行准确的识别。但是,使用此种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测会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的腹部的皮肤壁和脂肪壁较薄,不会减弱低频超声信号的传导,从而使利用高频超声对患儿腹部进行检查容易获取优质的图像,更加易于对病因进行确诊。从上述作者所开展的实验当中可以发现,使用高频超声影像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判断出肿大淋巴结所处的位置和数量。在本文所涵盖的156例患儿中,其肿大淋巴结所处的位置基本都在腹部肠道的回盲部位。导致这一事项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腹部肠道回盲部存在瓣状特点,从而导致了肠道内部的物体容易在该部位长时间停留,增加了肠道内部的病菌容易被该部位所吸收,引发回盲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病变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使用高频超声对患儿进行检查时,应当对此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查。

在对检测影像进行分析及诊断时,医生为便于确诊,应当考虑以下几点事项:①当儿童患儿出现腹痛外在体征,身体内腹部出现了淋巴结肿大,并且淋巴结已经>1 cm时,在对其他可能导致儿童腹部出现淋巴结肿大的问题进行排除之后,才能够确诊;②在确诊该疾病时,应当对其他导致儿童腹部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炎症进行相互区别。当长径>2 cm,长径与短径的比值<1.5,内部回声混乱极低,血流信号丰富,RI多<0.6应考虑为恶性的淋巴结肿大;当患儿先出现腹部疼痛症状后,才出现发热等症状,并按压腹部位在麦氏点,并伴有反跳痛,疼痛进行性加重应当考虑急性化脓性的阑尾炎,超声可显示阑尾肿大,有时伴有急性淋巴结肿大,数目少且≤3个。在对患儿采用对症药物治疗时,应定期采用高频超声进行复杂,以判断药物的使用情况,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1] 汤贞彦,齐信王,李敏,等.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浙江实用医学,2006,11(4):27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64

2015-05-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长径肠系膜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不同长径比下狭缝节流气体静压轴承的特性研究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