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1张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呋塞呋塞米利尿剂

张龙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龙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心力衰竭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9例, 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 对照组单用呋塞米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 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24±1.17)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96±1.23)d,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 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改善疗效优于单用呋塞米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巴胺;呋塞米;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 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及病理过程变化多端。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基础用药之一, 尤其是伴淤血水肿的慢性心衰的首选药物[1,2]。呋塞米是常用利尿剂之一, 在其他利尿剂无效时,其仍然有利尿作用, 但心力衰竭患者若并发肾脏疾病, 会降低呋塞米的疗效, 鉴于这种利尿剂拮抗的状况, 本院采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 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4年3月, 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Ⅲ~Ⅳ级患者13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9例, 对照组男38例, 女31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55.61±11.74)岁, 风湿性心脏病25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 高血压心脏病11例, 扩张性心肌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 瓣膜性心脏病3例。治疗组男36例, 女33例, 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58.25±13.11)岁, 风湿性心脏病21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例, 高血压心脏病15例, 扩张性心肌病12例, 先天性心脏病4例, 瓣膜性心脏病4例。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心力衰竭常规治疗, 治疗组静脉泵入0.5~1.0(μg·kg)/min多巴胺, 联合呋塞米20~40 mg/d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体液潴留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仅呋塞米20~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利尿剂拮抗情况(体重减轻0.5~1.0 kg/d为体液潴留改善, 如果体液潴留未改善, 增加药物剂量也不能改善时, 则考虑为利尿剂拮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心功能改善分级≥2个级别且无严重并发症, 或(左室功能) LVEF≥0.5, 患者可出院, 记录其住院时间。显效:心功能改善2个级别,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 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无效:心功能未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1例, 有效24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4.2%, 对照组:显效28例, 有效26例,无效15例, 总有效率78.3%,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 P<0.05)。

2.2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24±1.17)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96±1.23)d,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 P<0.05)。

2.3 治疗组利尿剂拮抗患者2例, 对照组利尿剂拮抗患者9例, 治疗组无死亡患者, 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体液潴留, 常会引起患者肢体水肿、胸闷乏力、憋喘等临床症状, 因此临床治疗要改善患者的体液潴留。目前通常应用利尿剂来治疗心力衰竭的体液潴留。利尿剂通过抑制钠钾通道, 降低血容量,减少水分重吸收, 从而达到纠正心力衰竭的目的。

呋塞米是利尿剂的代表药物之一, 其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高, 疗效好, 对患者尿酸影响小, 常作为首选。当合并有肾脏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利尿剂拮抗时, 会影响呋塞米的疗效, 而采用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则可改善利尿剂拮抗。多巴胺是一种内源性儿茶酚胺, 小剂量时可以通过扩张内脏(肾脏)的动脉血管床, 改善利尿剂的拮抗作用。除此之外, 多巴胺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肾小管, 促进钠排出, 降低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功能。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是在患者出现利尿剂拮抗时, 才采用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但当患者出现利尿剂拮抗时, 通常心功能已经恶化, 不利于病情转归[3,4]。本研究治疗组采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衰,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2% VS 78.3%, χ2=10.66, P<0.05), 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提高, 且平均住院时间减少, 治疗期间出现利尿剂拮抗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少, 治疗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 降低了由于心力衰竭而导致的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 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七一, 曲彦.实用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学.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8-201.

[2] 张健.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007, 22(3):163-165.

[3] 刘建, 贾静涛.吠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5):83-84.

[4] 胡立群, 顾晔, 高波, 等.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吠塞米对合并体液潴留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上海医学, 2010, 33(7): 623-6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16

2014-12-25]

277101 山东枣庄市立医院

猜你喜欢

呋塞呋塞米利尿剂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高渗盐溶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呋塞米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的文献分析
呋塞米提高不扩张上尿路排泄性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尿路造影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