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压疮护理临床观察

2015-02-01邱波彭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疮面中西药磺胺

邱波 彭锦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压疮护理临床观察

邱波 彭锦

目的 观察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压疮患者护理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老年性压疮患者, 清除压疮坏死组织, 采用涡流式水流冲洗伤口后, 中西药联合湿敷患处, 并用多种方法加强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3周后分泌物减少, 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直至愈合。结论 通过中西药联合治疗和多种方法护理压疮, 疗效明显, 操作方便, 经济适用, 便于推广。

中西药;压疮;护理

压疮是指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 这种损伤一般是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的。主要易发生在骶尾部、骼后上嵴、大粗隆、足跟等骨突处, 一旦形成压疮,很难愈合, 且易扩散, 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压疮护理一直是基础护理的重中之重, 是护理人员积极探索的课程, 随着人口老龄化、癌性疾病、重症患者数的增长, 压疮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以往采取的是外科换药辅以西药口服或静脉治疗, 效果不佳, 且费用较高。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老年病区研究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和护理Ⅱ期以上压疮25例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老年病区住院患者, 入院前在家庭照顾中均未得到较好的护理, 其中男8例, 女17例, 年龄68~92岁, 患者身上1~6处压疮。收治入院后采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1]评估患者, 得分均在9分以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清除坏死组织, 用20 ml注射器抽0.9%生理盐水以2 ml/s的速度推出水流, 由疮面中心点环形向外冲洗, 形成涡流式水流冲洗创面, 这种方法清洁伤口彻底,对新生肉芽无损伤, 还可有效地降低疮面的细菌数量, 在控制疮面感染中起了重要作用[2]。用碘伏棉签从外向内进行消毒, 将冰片10 g、复方磺胺甲恶唑片10片碾成粉, 庆大霉素8万U 12支(96万IU)在无菌换药碗中混合调成, 取适中无菌敷料(视创面大小)浸透, 敷在褥疮表面, 用多层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换药1次/d。

1.2.2 护理方法 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 皮肤干燥和清洁,在潮湿的环境下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3];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或置留尿管,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增加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热量;协助患者选择合理舒适的卧位, 卧床患者抬高床头一般≤30°, 减少身体下滑对骶尾部及足跟部造成的剪切力, 以5~30°为宜;使用压疮气垫床[4];协助患者翻身、更衣、换床单时要抬起患者身体, 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加重损伤皮肤;使用便盆时抬高其臀部, 不可硬塞、硬拉, 便盆上可垫上软纸;每周评估压疮大小、深度、分泌物及营养等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用药3周后疮面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 4~5周后有少许肉芽组织生长开始结痂, 6周以后新鲜肉芽生长良好, 疮面开始缩小, 脱痂。2~3个月压疮愈, 皮肤完整留有少许疤痕合。

2.2 护理观察 经过2~3周换药治疗和护理, 在护理观察中发现, 通过上述治疗对有分泌物的疮面有明显的收敛作用,患者的食欲增加, 精神状态有所改善, 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强。

3 讨论

3.1 压疮病因及分期 2009年国际压疮分期Ⅰ期:指压不变白的红肿;Ⅱ期:真皮层部分缺损;Ⅲ期:全皮肤层缺损,浅层组织感染, 脓液流出, 溃疡形成;Ⅳ期:组织全层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 组织坏死发黑, 脓性分泌物增多, 有臭味, 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 可达骨骼, 甚至引起败血症;不可分期:皮肤全层或组织全层缺损-深度未知;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深度未知。压疮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 有研究认为局部的皮肤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理论认为压疮因大病久卧, 不能转侧, 皮肤长期受压, 气血运行受阻, 气滞血瘀, 经脉不通, 导致肌肉、皮肤、筋脉失过温煦濡养而成[5]。发生部位多为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 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常受压的骨突处, 一旦发生压疮, 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而且给患者增加痛苦, 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特别是老年人的运动及神经活动力降低, 其机体控制力差, 感觉功能衰退, 皮肤的老化, 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 部分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 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6]。

3.2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效果分析 作者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压疮, 使用的中药冰片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清热止痛之功效, 同时它能够部分溶解并吸收创面分泌物且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为磺胺类抗菌药, 是磺胺甲恶唑片(SMZ)与甲氧卡胺(TMP)的复方制剂, 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等细菌是有抗菌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的作用机制为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 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 TMP作用于合成的第二步, 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酶的作用, 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用于细菌感染, 尤其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 S亚基结合, 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本院此方法主要针对压疮处于Ⅲ、Ⅳ期的创面潮湿有分泌物的患者效果明显。

3.3 中西药联合治疗可缩短病程, 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治疗成本, 便于操作和推广。压疮为多细菌种复合性感染, 需要广谱抗生素加以治疗, 同时压疮患处多为皮下组织较薄的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 疼痛感明显, 需要适当的镇痛治疗, 作者选用的冰皮加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及庆大霉素针剂联合治疗压疮, 对压疮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药效作用互补, 操作简单便于在社区居民中推广, 而且经济适用,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在基层更有现实意义。

[1]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理进修杂志, 2002, 17(1):20.

[2] 吴丽莉.压疮护理新进展.医药前沿, 2012(16):238.

[3] 刘红, 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2):50-51.

[4] 余让碧, 鄢杰.YQ-P型褥疮垫在预防褥疮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 2001, 16(5):275.

[5] 林毅, 蔡炳勤.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0-296.

[6] 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13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72

2015-04-21]

610031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疮面中西药磺胺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养殖环节是畜产品安全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