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肺病的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对策

2015-02-01王丽华刘秋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尘肺尘肺病粉尘

王丽华 刘秋杨

尘肺病的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对策

王丽华 刘秋杨

目的 探讨尘肺病的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对策, 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尘肺病患者108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给予科学系统的有效护理, 而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后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尘肺加重频率为(2.9±0.8)次, 生活质量评分为(86.4±11.9)分,重复住院的次数为(2.2±0.4)次;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 尘肺加重频率为(6.5±0.9)次, 生活质量评分为(61.5±10.6)分, 重复住院的次数为(7.1±0.5)次,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尘肺病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 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在临床推广。

尘肺病;治疗;康复护理

尘肺病是由于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散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 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 使肺的弹性降低, 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1]。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可以较好的治疗疾病并且预防并发症, 本文对尘肺病的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对策,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来本院检查的尘肺病患者108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4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尘肺病, 其中观察组男38例, 女16例,年龄37~68岁, 平均年龄47岁, Ⅰ期有13例, Ⅱ期有27例,Ⅲ期有14例;对照组男37例, 女17例, 年龄38~67岁, 平均年龄48岁, Ⅰ期有14例, Ⅱ期有28例, Ⅲ期有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应远离粉尘作业的岗位, 给予肺纤维化药物克矽平配合氧疗进行对症治疗, 可以进行双肺大容量肺灌洗术, 是针对患者始终存在粉尘和巨噬细胞性肺泡炎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不但能清除肺泡内的粉尘、巨噬细胞及致炎症、致纤维化因子等, 而且还可改善症状, 改善肺功能。大容量肺灌洗一侧肺可清除粉尘3000~5000 mg, 其中游离二氧化硅70~200 mg。治疗后患者胸痛、气短等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肺功能有所增强。

1.3 护理对策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 做好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 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 以积极配合治疗;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连续3 d, 若体温37.5℃以上改为4次/d, 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 可先行应急处理, 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并指导患者执行;按医嘱准确给药, 做到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 以取得配合。

1.3.2 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尘肺病患者不但要进行对症治疗, 心理状况对于康复也是很重要的,在生病住院期间患者会出现焦虑、精神压力大等心理的不良情绪, 此时就要给予患者恰当的关注, 通过沟通并且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进行劝慰, 让患者重拾信心, 正确的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康复。②治疗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并告知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像抗纤维化药物服用期偏长, 要嘱咐患者不可私自停药;抗生素类药物患者不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乱服乱用。对于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 注意鼻腔导管的通畅, 并且避免氧中毒情况。③康复训练:增加患者的户外有氧运动, 提高身体素质和呼吸的耐力,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 吸气时扩张腹部, 呼气时回收腹部以呼出体内的更多的气体;或是缩唇呼吸, 在呼吸时双唇微开缓慢吸气与吐气。带领患者在腹式、缩唇呼吸的层次上进行操练习, 用鼻腔吸气嘴巴呼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尘肺加重频率、并根据QOL评定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了解其重复住院状况, 将两组患者的上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尘肺加重频率为(2.9±0.8)次, 生活质量评分为(86.4±11.9)分, 重复住院的次数为(2.2±0.4)次;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 尘肺加重频率为(6.5±0.9)次, 生活质量评分为(61.5±10.6)分, 重复住院的次数为(7.1±0.5)次,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尘肺病主要依次分布在煤炭、有色、机械、建材、轻工等工业行业中。2001年新发尘肺病突破万例, 至此我国尘肺累积发患者数为56.9万例, 尘肺病现有患者43.3万例。尘肺为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与其他粉尘所致, 这些粉尘绝大部分被排除, 但仍有一部分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 不断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这些粉尘及吞尘的巨噬细胞是主要致病因素。一系列的研究表明, 尘肺病变形成后, 肺内残留的粉尘还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起作用, 这是尘肺患者虽然脱离粉尘作业但病变仍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2]。

综上所述, 对尘肺病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 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农晓露.尘肺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与干预措施.职业与健康, 2011, 27(8):872.

[2] 陈苗苗.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尘肺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5):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63

2015-04-13]

130000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医保科

猜你喜欢

尘肺尘肺病粉尘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高炉出铁场粉尘高效捕集系统优化及实践
粉尘大战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某大型铸造企业30年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