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2-01霍洪波梁淑娟宋明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脑外伤肢体关节

霍洪波 梁淑娟 宋明学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霍洪波 梁淑娟 宋明学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 分别从全身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呼吸道护理分析86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86例患者中, 并发症有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坠积肺炎、关节僵硬, 通过积极地护理80例患者痊愈;临床愈合率为93.0%;颅脑损伤过重死亡6例。结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伤情复杂, 护理困难, 其护理方法趋于多学科、综合能力要求高, 护理原则是尽早手术, 功能优先, 以利于康复, 减少并发症。

骨折;脑外伤;护理

骨折合并脑外伤是严重的多发伤类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护理特点不同于单纯骨折或单纯的脑外伤患者。此类患者的护理原则是尽早手术, 功能优先, 以利于康复, 减少并发症。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86例, 其中男52例、女34例, 年龄15~69岁, 平均年龄(37.2±10.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坠落伤、砸伤、殴击伤;住院时间19~108 d, 平均住院时间(36.5±23.6)d。骨折部位:四肢骨折、锁骨骨折、髌骨骨折。脑外伤情况: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混合血肿。

1.2 治疗方法 86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 手术治疗骨折者77例, 其中急诊手术4例;1周内手术38例, 1~2周手术23例, 2周后手术16例;另外9例保守治疗。开颅手术75例,均为3 d内手术。

1.3 护理方法

1.3.1 全身护理 骨折伤处出血量最大可至800~1000 ml,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 为防止开放性骨折再出血应充分加压包扎,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加快输液补血, 补充血容量, 另外采取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注意保暖等措施;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伤口、肢体末端血运、运动及感觉是否正常等。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1.3.2 疼痛护理 骨折疼痛是一种急性剧烈的疼痛, 快速有效的止痛会给治疗及护理带来良性因素, 减轻患者痛苦。不恰当的固定牵引使疼痛加重, 所以护士要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松紧是否适宜、牵引重量是否合适。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多为昏迷患者, 无法沟通询问患者骨折的疼痛感觉,但要注意患者表情变化, 血压、心率波动, 并查看其血运情况,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以减轻患者疼痛。

1.3.3 功能锻炼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由于病情重, 患者肢体制动时间长, 关节锻炼少, 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另外由于合并脑外伤, 主要注重脑部功能的恢复, 忽视肢体功能恢复, 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较晚。有研究认为, 骨折早期固定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是通过机械(体位变化)和生理(减少分流)的作用达到的。骨折早期固定利于护理、功能恢复, 减少再损伤。正确地指导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达到促进骨折愈合, 减少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脑外伤后昏迷患者, 协助家属进行被动按摩;指导骨折外固定患者家属作肌肉舒缩运动, 活动肢体的末端关节;利用关节恢复器(CPM)进行锻炼全下肢, 同时主动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术后1~2周指导患者做患肢肌肉舒缩, 在后期, 患者功能逐渐正常, 对于神志清醒患者, 根据骨折情况可辅助其屈膝下蹲, 逐渐行走;坚持循序渐进。

1.3.4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以后可引起严重的行为以及心理障碍, 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情感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 并且, 此类患者多突然外伤, 清醒后的心理反应常常是焦虑和恐惧, 出现对治疗、护理方法和手术的抵触情绪, 特别是对肢体的畸形、功能障碍、疼痛等不能接受。因此, 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非常重要, 向其介绍病情, 做好解释工作。另外, 术后患者因惧痛而排斥功能锻炼, 所以, 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1.3.5 呼吸道护理 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 通常保持呼吸道湿润, 合适的气道湿化, 稀释痰液, 防止肺部感染, 从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另外应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的正确护理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吸痰是呼吸道护理最重要的措施, 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要点, 在给患者吸痰前需要先给患者气管内滴药、拍背, 从而利于痰液咳出, 每次吸痰以5~10 min最合适。对于气道切开的患者,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次更换吸痰管, 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吸痰原则,严格规定吸痰管的大小, 操作轻柔, 否则容易引起肺不张。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吸氧, 如患者有严重的缺氧症状, 需及时吸氧, 方法为间断低流量给氧[2], 氧浓度40%~50%, 氧流量为2~4 L/min, 每4小时换1次。定时拍背,拍背力度不宜过轻或者过重, 防止导管脱落。对于重症脑外伤患者, 因各种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排痰功能差, 分泌物易潴留, 因此必须及时吸痰, 且动作轻柔, 每次吸痰<15 s, 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做好雾化吸入, 一般为4~6次/d。雾化液配方为生理盐水、氨溴索。

2 结果

86例患者中, 发生压疮7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坠积肺炎52例、关节僵硬16例, 通过积极地护理79例患者均痊愈, 有1例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经植骨、内固定治疗后亦达临床愈合, 临床愈合率为93.0%;颅脑损伤过重死亡6例。

3 小结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伤情复杂, 护理困难, 其护理方法趋于多学科、综合能力要求高, 护理原则是尽早手术, 功能优先, 以利于康复, 减少并发症。

[1] 余秀梅, 陈运莲, 刘春娟, 等.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2):144.

[2] 李新玲.重症脑外伤患者64例的呼吸道护理.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2):350-3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58

2015-04-10]

454000 河南能源煤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猜你喜欢

脑外伤肢体关节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