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2015-02-01吴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盆腔炎盆腔病程

吴敏

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吴敏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观察其临床效果,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54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并配合常规抗生素及抗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 痊愈15例(55.56%), 好转6例(22.22%), 未见好转6例(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2.59%, 痊愈18例(66.67%), 好转7例(25.93%), 未见好转2 例(7.4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痊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 患者的各种症状缓解明显, 患者的满意度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西医结合;盆腔炎;临床效果

盆腔炎是女性朋友常见的和高发的一种妇科疾病, 给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 其发病时间长, 病情较顽固[1]。细菌逆行感染, 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 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 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 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感染盆腔炎多数是因为性活动或者性暴力所致的。感染和性交频度关系不大, 却与性伴侣的数量有密切关系[2], 多性伴侣的女性患病率是没有这种关系者的5倍。分娩后的产妇体质虚弱, 宫颈口尚未关闭,如果分娩造成了损伤或过性生活, 病原体进入宫腔, 很容易引起感染, 从而引发急性盆腔炎。本院针对2013年以来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的各种症状缓解明显, 患者的满意度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妇科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院妇科住院的盆腔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生育患者20例, 未生育患者7例;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32.0±5.8)岁;病程1.1~4.5年, 平均病程(1.2±1.2)年。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分型, 其中湿热型11例, 热毒型6例, 瘀血阻滞型10例。实验组生育患者20例, 未生育患者7例;年龄25~46岁, 平均年龄(33.0±5.8)岁;病程1.3~3.4年, 平均病程(1.3±1.5)年,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分型, 其中湿热型8例, 热毒型9例, 瘀血阻滞型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具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或寒战为主, 还可表现为腰骶部胀痛、月经改变、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盆腔炎。

1.3 排除标准 排除特殊患者, 如不能耐受抗生素药物治疗者;排除不耐受中药及具有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者。

1.4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西医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主要应用的主方为盆腔炎汤, 方药组成为:生地黄12 g, 川芎12 g, 当归15 g, 赤芍药10 g, 金银花15 g, 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 牛蒡子10 g, 连翘10 g, 黄芩9 g, 黄连6 g, 山栀子10 g, 枳壳10 g, 没药6 g, 白芷6 g, 浙贝母10 g, 大黄3 g, 牡丹皮9 g, 冬瓜仁9 g。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方加减, 如以活血化瘀为主, 则用丹参18 g、赤芍15 g、木香12 g、桃仁9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茯苓12 g、丹皮9 g、生地9 g。痛重时加延胡索9 g。部分患者为寒凝气滞型, 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9 g、黄芪15 g。用法:1剂/d, 水煎2次, 早晚分服。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三种情况:①痊愈:无任何并发症, 少腹坠胀疼痛消失, 妇科实验室检查无阳性体征, 完全正常, 完全治愈, 患者满意度高;②好转:患者已无不适感, 腹坠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有较大的改善, 已不影响生活,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极大的改善;③未见好转:不符合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 痊愈15例(55.56%), 好转6例(22.22%), 未见好转6 例(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2.59%,痊愈18例(66.67%), 好转7例(25.93%), 未见好转2 例(7.4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痊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小结

盆腔炎是一种发病率高, 且复发性也非常高的妇科病之一, 很多女性都受其困扰, 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盆腔炎的诱因很多, 如不勤换内衣, 不注意运动等“懒散”行为, 都可能诱发。慢性盆腔炎应注意个人卫生,杜绝各种感染途径,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 做到专人专盆;缺乏运动也是很多妇科疾病的一个诱发原因[3]。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 患者的各种症状缓解明显, 患者的满意度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4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52-253.

[3] 洪玉锋, 茹亚, 史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 例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10, 31(31):5598-55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39

2015-04-17]

252300 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盆腔炎盆腔病程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部超声诊断在盆腔肿块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