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癌手术缺损应用胸大肌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的比较

2015-02-01王郸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口腔癌前臂皮瓣

王郸

口腔癌手术缺损应用胸大肌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的比较

王郸

目的 比较口腔癌手术缺损应用胸大肌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9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对照组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观察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 比较两组患者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3.9%、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手术缺损应用胸大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均能够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均能够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均是修复口腔癌缺损、恢复理想的功能和外观的治疗方法, 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口腔癌;缺损;胸大肌皮瓣;前臂皮瓣

口腔癌手术通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损和功能缺失,理想的修复方式既能够修复缺损部位又能够恢复原有的功能[1]。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皮瓣游离移植成为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2]。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分别采用胸大肌皮瓣和前臂皮瓣进行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补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98例, 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口腔癌的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的根治性切除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均采用一期修复的方法。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2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3±8.6)岁;病变部位:口底癌8例、舌癌17例,颊黏膜癌9例, 下咽癌8例, 齿龈癌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6.9±8.8)岁;原发疾病:口底癌10例、舌癌14例, 颊黏膜癌7例, 下咽癌12例, 齿龈癌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胸大肌皮瓣修复 依据缺损的部位、大小和形状进行皮瓣的设计。以胸肩峰动脉的人体体表投影作为蒂的方向、以缺损下缘与锁骨中点下方3 cm处为皮瓣的长度、以缺损宽度+2 cm为皮瓣宽度。切开并显露胸大肌, 分离出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支配的胸大肌血管和神经束, 向上游离到锁骨,进行180°翻转, 胸大肌皮瓣远心端修复缺损前部、胸大肌皮瓣近心端修复缺损后部。

1.2.2 前臂皮瓣修复 前臂皮瓣的大小和形态以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的中点连线作为皮瓣的中线进行设计。切除前臂的桡侧皮瓣、钝性的分离前臂前筋膜, 由远及近的翻起桡动脉、桡静脉及皮瓣, 并进行头静脉和桡血管蒂的游离, 避免损伤桡神经浅支, 将制备完成的皮瓣转移至手术缺损区, 依次进行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吻合和修整, 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负压引流管。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修复后皮瓣成活46例, 成功率为93.9%;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皮瓣成活45例, 成功率为9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修复后满意22例,一般19例, 不满意8例, 患者的满意度为83.7%;观察组患者修复后满意26例, 一般17例, 不满意6例, 患者的满意度为87.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进行修复并重建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理念, 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而且能够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3]。相关的文献报道, 手术根治的同期进行修复能够明显的降低术后畸形、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4]。

胸大肌皮瓣作为轴型皮瓣的典型代表, 在修复术后的缺损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献报道[5]:胸大肌皮瓣可以设计出不同形状的皮瓣形状、保持皮瓣适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特别适用于大型缺损的皮瓣修复;胸大肌皮瓣具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修复后能够保证充足的血流, 易于皮瓣的存活;胸大肌皮瓣与口腔癌术后缺损区在皮肤的颜色、质地等方面十分接近, 修复后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美容效果;同时, 胸大肌皮瓣的组织较为肥厚, 对深层的血管和神经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前臂游离皮瓣是动脉干网状皮瓣的代表。研究发现[6], 前臂游离皮瓣由解剖恒定的血管供血, 制备简单且与颌面部血管的管径十分相近, 易于血管吻合的进行, 同时避免继发畸形的出现;前臂皮瓣的厚度较小且柔软, 通过折叠进行修复缝合后组织较为平整, 是公认的修复口底、颊部、咽侧、舌体以及软腭等口腔内缺损的理想组织。

本组研究中, 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的对照组与应用前臂皮瓣修复的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与患者的满意度相似,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皮瓣修复方式在口腔癌缺损的修复中均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与陈新[7]进行的相关报道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口腔癌手术缺损应用胸大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均能够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均能够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均是修复口腔癌缺损、恢复理想的功能和外观的治疗方法,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1] 李文, 陈哲, 雷晓旭, 等.颏下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9例.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杂志.2010.24(7):323-324.

[2] 张森林, 曹罡, 董震, 等.四种组织瓣移植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比较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7):429-432.

[3] 蔡志刚, 郭传瑸.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与重建30年回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5):358-361.

[4] 杨何平, 张洪武, 王君, 等.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与传统皮瓣对舌癌术后修复影响的对比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5):4950-4952.

[5] 赵运流, 黄伟光, 牙祖蒙.邻近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4例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0.39(6):697-698.

[6] 卢毅, 郭峰, 崔伟.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2):121-123.

[7] 陈新.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探讨.安徽医药.2013.17(10):1739-174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27

2014-09-27]

110002 沈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张桂荣

猜你喜欢

口腔癌前臂皮瓣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快速康复外科在手术治疗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