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MRI研究

2015-02-01王洁孙浩淼王洪青尹力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脑干脑炎口病

王洁 孙浩淼 王洪青 尹力扬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MRI研究

王洁 孙浩淼 王洪青 尹力扬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脑干脑炎的磁共振成像(MRI)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或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MRI检查结果。结果 68例患儿单发24例,多发44例, 多发率相对较高。检查发现皮层及下部、桥脑延髓区、基底节-丘脑受累。39例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中5例累及脊髓全长, 9例累及颈髓, 颈髓受累率较高。35例并发脑炎患儿多有受累现象, 病灶清晰。全组患儿MRI检查均未见占位效应, 且未见大脑中线结构移位现象。结论 MRI检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脑干脑炎患儿有特殊表现, 可作为临床诊疗依据。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脑炎;脑干脑炎;磁共振成像

手足口病(HFMD)为小儿多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因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脑炎、脑干脑炎是主要手足口病并发症, 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诱发神经元性水肿等进一步病变, 甚至致死[1]。本研究为寻求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疗依据, 分析了HFMD并发脑炎、脑干脑炎MRI特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6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或脑干脑炎的患儿临床MRI检查结果, 其中男38例, 女30例;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1.8±0.5)岁。全组患儿均因发热、肌阵挛、皮疹等症状就医治疗, 体温37.7~40.2℃, 平均体温(38.95±1.11)℃, 均有咳嗽症状, 19例咳痰且带血丝;病程2~17 d, 平均病程(5.9±3.0)d, 均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1.2 方法 调试检查MRI设备, 设置轴位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TI为760 ms、TE为25 ms、TR为1800 ms, T1WI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I为2100 ms、TE为132 ms、TR为8100 ms, 快速回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E为105 ms、TR为3700 ms。FOV为25 cm×25 cm, 矩阵为130×130, 1次激励, 扫描间隔2 mm、6 mm的横轴面扫描层厚, 3例患者另外增强扫描检查, 0.1 mmol/kg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钆(Gd-DTPA)对比剂静脉滴注, 增强扫描。如有需要, 予以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

所有MRI检查结果均由2名高年资医师分析讨论, 明确病变位置、形态、信号强度。

2 结果

68例患儿单发24例, 多发44例, 多发率相对较高。检查发现皮层及下部、桥脑延髓区、基底节-丘脑受累。39例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中5例累及脊髓全长, 9例累及颈髓,颈髓受累率较高。34例桥脑发现病灶、29例延髓后部发现病灶, 可见斑片状、斑点状稍长T1、T2信号, 有长T1、T2信号出现于脊髓病变者病灶矢状位髓内区域, 且T2信号出现于横轴位脊髓双侧部分, 7例患儿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脊神经部位呈现双侧强化前跟现象。

35例并发脑炎患儿中, 15例枕叶受累、12例顶叶受累, 7例丘脑受累、6例额叶受累, 观察可见长T1、T2信号斑片状、斑点状不对称分布, 有稍高信号存在于T2WI序列的病灶处,可以清晰观察到病灶影响;12例患儿有更清晰的T2WI序列;13例患儿病灶影响显示T2WI序列部分存在明显信号异常现象, 阴性常规T1WI、T2WI结果。

全组患儿MRI检查均未见占位效应, 且未见大脑中线结构移位现象。

3 讨论

国内手足口病诊疗研究起步较晚, 对于重症HFMD患儿合并脑炎、脑干脑炎的MRI检查方面的研究尚不多, 这方面的检查研究是近年来的临床热点。重症HFMD的发生会诱发中枢感染, 严重的会致死[2]。患儿临床主要有肌阵挛、发热、皮疹、乏力、精神疲乏、共济失调、呕吐、嗜睡等表现, 1~2岁发病基数最大。本组患儿1~2岁占比在70%以上, 与国内相关数据结果相符, 且显示连续3 d以上发热、嗜睡的患儿极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要及时开展进一步检查与治疗[3]。

重症HFMD患儿中枢神经一旦感染病变, 就会出现广泛的炎症反应, 主要有脊髓与脑干的不同程度病变体现, 神经元变性坏死、弥漫性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发生率大大提升。此类患儿脑组织中可分离出病毒, 一般没有明显细胞浸润和心肌炎性反应。中枢感染的患儿首先会出现疱疹炎、咽峡炎、疱疹、口腔溃疡现象,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累、病毒血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都是常见的HFMD致病原, 前者感染的患儿通常病情更重, 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且容易出现脑脊髓炎、脑干脑炎、脑炎及小儿麻痹性瘫痪、横贯性脊髓炎、良性颅压增高、肌阵挛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等系列神经系统症候群。神经受累情况多为延髓后部迷走神经内侧纵束、孤束核、网状结构、内侧纵束, 脑桥后部舌咽神经核、外展面,小脑双侧齿状核, 中脑中部动眼、黑质、红核、滑车神经核,脊髓前根前角、丘脑、壳核等处。上述部位灰质成分占比较大,因而更易受病变所累, 局部相对特异性是感染性脑病诊断鉴别的重要依据。

一般HFMD患儿在治疗后可收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可能治疗后出现某些后遗症, 若患儿同时存在肺出血、肺水肿, 治疗难度大。EV71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多存在脑干脑炎, 轻度为共济失调、肌震颤, 5%患儿治疗后仍然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中度为颅神经颅神经受损与肌震颤, 治疗后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20%;重度存在迅速的心肺功能衰亡现象, 死亡率高达80%,成活患儿后遗症严重。提示临床工作者要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 尤其要强化神经系统症状的判别与早期干预,发现神经症状后, 在10 h内给予激素治疗和脱水治疗, 丙种球蛋白静脉用药[4]。

综上所述, MRI检查快捷、无创、无辐射、清晰度高、全方位成像, 可通过检查结果观察到颅内病灶位置、形态、性质、大小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检查敏感度高、准确性好,是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的首选诊疗辅助手段。

[1] 席艳丽, 唐文伟, 张新荣, 等.对比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11): 2180-2184.

[2] 黎加识, 张礼鹃, 涂昌灼, 等.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6):430-432, 435.

[3] 陈洋, 蔡亲磊, 陈锋, 等.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或脑干脑炎的MRI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9):1341-1343, 1349.

[4] 林海生, 杨思达, 宁书尧, 等.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19例临床分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4(6):520-5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39

2015-04-20]

221000 徐州市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脑干脑炎口病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