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02-01赵宏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髓内优良率股骨

赵宏宇

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观察

赵宏宇

目的 解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8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 依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 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对照组42例, 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 对两组方式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Harris评分优良率等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临床价值显著, 可推广应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价值

股骨转子下骨折为骨科疾病的一种, 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对患者健康及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极大。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本研究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27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5.8±7.6)岁;Evans 分型:34例为Ⅰ型, 26例为Ⅱ型 , 24例为Ⅲ型;致伤原因:摔伤26例, 车祸24例, 坠落伤27例, 其他7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案治疗,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贫血、休克现象进行处理, 处理后行CT检查, 明确患者骨折情况, 比如范围、部位、骨折程度等,并以此预估髓内钉的使用情况。然后可在患者受伤4~7 d后行固定处理。于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患肢, 满意后消毒铺单, 于平髂前上棘部位往近端切开适当大小的外侧切口, 切口长度应控制在3~5 cm, 对臀中肌进行钝性分离, 以大转子顶点作为进针点, 置入导针, 进行扩髓处理, 然后慢慢插入股骨近端方旋髓内钉, 以螺旋刀片位置为依据对主钉插入情况进行调整, 保证螺旋刀片处在股骨头中心部位, 然后利用定位器插入股骨颈内导针, 扩大外侧皮质, 测量深度后将螺旋刀片打入, 至合适部位后锁定, 拧入远端锁定螺钉, 然后于X线机下检查置入过程, 保证各项正常后, 利用常规脉压冲洗枪对伤口进行冲洗, 然后逐层关闭组织及肌肉。

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长度等, 并对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1]Harris评分标准:优:评分>90分,骨折复位良好, 无疼痛感;良:评分为70~80分, 骨折显著恢复, 无明显疼痛;差:评分<70分, 骨折未显著愈合, 且患者伴有严重疼痛感。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5±34.6)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310.5±32.5)ml, 平均术后引流量(105.2±1.2)ml, 平均切口长度(8.5±2.4)cm;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8.4±29.9)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420.6±45.3)ml,平均术后引流量(1265±2.5)ml, 平均切口长度(13.6±4.8)cm;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优27例, 良12例, 差3例, 优良率为92.9%, 对照组42例患者中优12例, 良19例, 差11例, 优良率为73.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患肢缩短1例, 深静脉血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8%, 对照组42例患者中髓内翻2例, 患者缩短2例, 内固定滑脱3例, 深静脉血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 其主要是指从股骨小转子到股骨干终端及近端交接部位之间的骨折现象[2]。据统计,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发生率占据了髋部骨折的10%~34%。股骨转子下部的力学特性较为不同, 其集中了较多的高应力, 若该部位受到较大力量的打击, 则极易导致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移位等现象[3]。临床研究显示该病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 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及活动受限现象, 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相当严重。故而, 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处理,以改善患者症状, 对于促进其康复就尤为重要。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为常用的方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则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较为明显的一种治疗措施, 该方案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合理的对髓内钉长度进行调整, 且相对于其他髓内钉而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更好的与患者髓腔解剖形态进行匹配, 可确保大转子顺利插入[4]。另外, 由于多数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为老年人, 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状, 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螺旋刀片则可完整的与骨质切合, 从而可显著增加其稳定性及抗软性。而且刀片采用螺旋方式进行设计, 其不仅可减少对股骨颈的切割作用, 而且还可显著地提高其抗切割作用。

本研究中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长度、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针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临床价值显著, 可推广应用。

[1] 孙文建, 沈国蔚, 颜世昌, 等.有限切开和经皮辅助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22):2227-2231.

[2] 翁益民, 孔建中, 潘骏水, 等.经皮有限切开新型微创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4):325-329.

[3] 李国军, 邵明, 贺胜毕, 等.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5):407-410.

[4] Vučetić Čedomir S, Dulić Borislav V, Vukašinović Zoran S, et al.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Srpski Arhiv za Celokupno Lekarstvo, 2011, 139(8):1163-11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32

2015-04-13]

110044 沈阳市骨科医院

猜你喜欢

髓内优良率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