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2015-02-01牛俊博曹中立杨文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关节镜交叉

牛俊博 曹中立 杨文普

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牛俊博 曹中立 杨文普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9例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关节镜及MRI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 MRI检测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者共26例, 部分撕裂者58例, 其他5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正常, 确诊率为94.4%。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者31例, 部分撕裂58例, 确诊率为100.0%。MRI检查确诊率与关节镜检查确诊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该法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撕裂情况的诊断具有一定误诊率, 必要时, 建议辅以关节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前交叉韧带;诊断;价值

前交叉韧带, 又称前十字韧带, 位于膝关节内, 连接股骨与胫骨, 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 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 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前十字韧带在人群分布、损伤机制及合并损伤等方面, 显现出与其他膝关节损伤不同的疾病特征。目前, 在临床上前交叉韧带的损伤较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见, 且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的患者[1]。然而, 由于前交叉韧带具有复杂的解剖和生物力特点, 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常出现假阳性, 导致诊疗的延误[2]。近年来, MRI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9例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9例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1例, 女18例;年龄6~72岁, 平均年龄(51.6±5.9)岁;造成损伤的原因均为外伤, 其中扭伤37例, 交通事故33例, 砸伤12例, 其他7例;病程2 h~5 d, 平均病程(24.8±7.5)h;临床表现可见所有患者均主诉膝关节疼痛, 并可见红肿, 患者难以行走且关节不能自由活动。所有患者均经MRI平扫诊断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及MRI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2.1 关节镜检查 持续硬膜外麻醉下, 置患肢于手术台上, 用硬膜外穿刺针于髌上囊做关节穿刺, 将渗出液抽出,向关节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关节腔扩张(盐水瓶悬挂高度一般为高于膝关节1 m左右)。穿刺点选在髌腱外侧缘, 股骨外踝前缘, 胫骨上缘形成的三角形中心上。先在皮肤切一个0.5 cm小口, 然后用和关节镜直径配套的套管针穿刺, 拔去锐性闭塞器, 换以钝性闭塞器, 将关节镜插入关节腔内, 将观察结果拍照记录。最后可作活体组织检查, 洗净后排尽充盈的液体, 拔出套管针, 缝合皮肤切口。

1.2.2 MRI检查 选用正交线圈。患者取仰卧位, 足先进,

被检测膝关节髌骨下缘置于线圈横向中线, 观察前交叉韧带时下肢外旋与矢状面成20~30°。扫面采用常规的2~5 mm层厚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T2WI, 相位编码矢状位取前后方向,冠状位取左右方向, 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扫描线均与胫骨平台垂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89例患者, 经MRI检测, 结果显示,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者共26例, 患者的韧带表现为连续中断, 并可见撕裂断端有肿胀现象;部分撕裂者58例, 患者的韧带可见有局部肿胀情况, 并可见连续纤维低信号;其他5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正常, 患者韧带未见损伤, 确诊率为94.4%。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者31例, 可见患者韧带主要呈横向断裂且表现出肿胀迹象, 周围软组织明显水肿, 撕裂断端有回缩变形迹象;部分撕裂者58例, 患者的韧带呈部分纤维断裂, 且可见断端有血肿, 周围软组织出现水肿, 确诊率为100.0%。MRI检查确诊率与关节镜检查确诊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类型, 若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 会进一步引发更为严重的膝关节肿痛, 甚至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及继发性损伤等。因此,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正确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目前, MRI由于具有多序列、多方位的成像特点, 对于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因此, MR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在临床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MRI的确诊率为94.4%, 临床诊断效果确切, 与相关国内报道结果一致[3]。然而, 由于MRI对氢原子具有特殊敏感性, 使得MRI技术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无撕裂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4], 因此, 作者认为临床上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MRI诊断时, 必要时辅以关节镜检查, 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 MRI在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该法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撕裂情况的诊断具有一定误诊率, 必要时, 建议辅以关节镜检查。

[1] 王俊, 李德菊.MRI 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内蒙古中医药, 2012(12):105-106.

[2] 周慧, 张惠卿, 牛广明.膝关节损伤的 MRI 诊断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7(15):7128-7130.

[3] 李林祚.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6):90-92.

[4] 赵连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4):18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31

2015-04-30]

253300 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影像科(牛俊博曹中立), 骨科(杨文普)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关节镜交叉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最严象牙禁售令
连数
连一连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