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2015-01-31魏继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肌肽脑病缺血性

魏继征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魏继征

目的 分析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脑苷肌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BNA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儿科常见疾病,是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远期障碍的主要因素,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早期给予患儿有效治疗可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为研究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病情程度:轻度15例,中度16例,重度3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病情程度: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3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9例。本次所有入选病例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科组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诊断标准[1]。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支持、改善脑水肿、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将2 ml脑苷肌肽注射液加入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滴注2周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将NBN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来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内容主要包括患儿意识状态、肢体肌张力、原始反射能力评估等。

1.4疗效判断[2]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用药1周内患儿过度兴奋、抽搐、意识障碍、惊厥、嗜睡、原始反射消失及肌张力改变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视为显效;患儿用药1~2周内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视为有效;患儿用2周后上述临床症状、体征仍未有明显改善,或继续恶化甚至死亡,可视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 (31/3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24/3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25.11±2.12)分,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为(25.32±2.19)分,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根据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8.85±2.34)分,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为(30.04±2.18)分,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因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脑部损伤疾病,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可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新生儿在宫内或出生时因缺氧、窒息引起氧自由基发生变化、血管调节机制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早期给予药物干预可有效避免患儿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所以早期救治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内容。

脑苷肌肽注射液属于一种复合制剂,多肽、多种神经节苷脂为主要成分,其中多肽是人体大脑特有的一种肽能神经营养药物,在中枢神经中的作用形式较多,可显著改善神经元代谢,有利于突触形成,从而进一步增加神经元分化量,实现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治疗效果。神经节苷脂属于大脑神经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细胞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发挥在细胞膜中蛋白中的调控作用来对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进行维持,可有效避免细胞内钙超载,避免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效果。另外,脑苷肌肽注射液能够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在受损的神经细胞上镶嵌,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治疗中价值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且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为(38.85±2.34)分,对照组NBNA评分为(30.0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1]何阿妮.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68-469.

[2]肖勇,黄瑞文,李强,等.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0):113-114.

[3]张勇.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4):30-31.

Clinical Analysis of GM1 o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EI Jizheng, Xiay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Xiayi 476499,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M1 o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68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erebroside karnosin combin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BNA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BNA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GM1 treatment of clinical effec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GM1,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NBNA score

R748

A

1674-9308(2015)33-017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3.113

476499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肌肽脑病缺血性
肌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肌肽在体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天然β-丙氨酸提高运动能力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