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2015-01-31张新龙陆益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障碍性免疫抑制充质

张新龙 陆益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张新龙1陆益龙2

目的 观察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血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以及输血间隔时间等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等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 <0.05)。患者治疗后输注红细胞间隔时间以及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均长于治疗前(P<0.05)。结论 再生障碍型贫血患者采用BMSC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新途径。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血液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穿刺检查也可以发现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而造血细胞三系明显减少[1]。经过临床相关研究表明[2],AA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和细胞免疫出现异常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一种骨髓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BMSC有利于调节造血,改善机体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因此BMSC可用于AA患者治疗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AA患者采用BMSC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0例AA患者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12个月无效,无条件采用造血移植,并没有合并急性传染病,同时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疾病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等患者。本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26.7±3.6)岁。

1.2方法

当亲缘供者经过健康体检合格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集40 ml骨髓液,将其送往细胞中心进行分离、培养,回输剂量控制在1×106个左右,每周1次,共4周,共回输4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血清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输注红细胞间隔时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等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AA患者的机体免疫抑制能力以及BMSC体外造血支持作用明显降低,这可能是与患者BMSC增殖能力减弱、HGF、TGF-β1以及SCF等分泌减少等相关因素有关[3]。AA免疫失常并不仅仅体现在淋巴细胞方面,也和淋巴细胞异常作用相关,BMSC可以分化成很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同时也会分泌很多细胞因子支持机体造血[4]。而且BMSC不管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体外的情况下,BMSC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者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阻碍T细胞增殖。其次,BMSC不仅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分泌,从而改善Th1/Th2细胞功能[5]。当前,临床治疗AA的方法主要包括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抑制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基本相同,我国国内因为治疗经费有限、造血干细胞来源较为困难等各方面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也常常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输血问题、重症感染、复发等一系列问题[6]。特别是那些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者复发并没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患者当前并没有研究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等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等明显偏高(P<0.05),而且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输注红细胞间隔时间以及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均长于治疗前(P <0.05)。由此可见,AA患者采用BMSC治疗的疗效良好,可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作用以及抑制自身免疫作用,调节AA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症状,从而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再生障碍型贫血患者采用BMSC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新途径。

[1]刘增慧,肖扬,蒋祖军,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 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6):6679-6682.

[2]何丽,肖扬.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与其免疫调节缺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179-182.

[3]董毅,李庆生,朱太岗,等.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 细胞活化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08,3(10):579-581.

[4]董毅,夏瑞祥,曾庆曙,等.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590-592.

[5]刘秋爽,黄国清,程永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论著患者体内T 细胞活化影响的临床分析与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09-410.

[6]高飏,肖扬,蒋祖军,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 广东医学,2010,31(21):2797-2800.

Clinical Analysi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ZHANG Xinlong1LU Yilong2, 1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Danyang 2123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1,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 in the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Methods A total of 50 cases of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lood routine index, the ratio of serum CD4/CD8lymphocyte and transfusion time interva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platelet, hemoglobin and white blood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red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MSC in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is good, and it is a new way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Aplastic anemia,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linical analysis

R556

A

1674-9308(2015)33-010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3.071

1 212300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 212001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间以及输注血小板间隔时间等情况。

表1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s)

时间血小板(×109/L)血红蛋白(g/L)白细胞(×109/L)治疗前 12.24±9.7168.98±22.912.60±0.97治疗后 27.48±21.01100.10±22.853.35±1.1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软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障碍性免疫抑制充质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