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1-31曹阿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颅脑死亡率入院

曹阿芳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曹阿芳

目的 观察并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路径将患者进行分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被设为观察组,共28例,实施常规护理路径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共28例。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入院前、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经过急诊抢救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与入院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其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以及抢救中死亡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可能的缩短救治时间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极大地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更好的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急诊护理路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应用效果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受到严重创伤所致,患者可迅速出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状况,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引发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由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定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时间性与顺序性的临床服务[1]。急诊护理路径是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争取了最佳的时机,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选取56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中28例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旨在观察并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5年急诊科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重症肌无力者。其中男性患者共32例,女性患者共2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35.72±5.94)岁。将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为(36.01±6.11)岁,入院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3~8分,平均(4.66±1.25)分,其中5例患者为颅脑挫裂伤,6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11例患者为颅脑开放性损伤,6例患者外硬膜下血肿;对照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35.82±5.27)岁,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3~8分,平均(4.72±1.21)分,其中4例患者为颅脑挫裂伤,5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12例患者为颅脑开放性损伤,7例患者外硬膜下血肿。

1.2方法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组建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急诊外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急诊外科医护人员为组内成员。由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在专家的指导下拟定出可操作性较强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制定急诊护理路径表格,包括患者入院就诊到转送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步骤,逐一的落实每一步实施方案,每完成一项便在表格相应的地方签字确认。(1)院前急救阶段:认真地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伤情做好抢救准备。提前将转送平床备好,并联系普外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的会诊医生,联合实施急救[2]。(2)急救抢救阶段:入院后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确保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状态。按医嘱经由静脉通道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采用APACHEⅡ以及GCS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份详细的且针对性的护理方案[3]。(3)检测样本并及时送检:责任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的血液以及尿液等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测,并详细的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4)其他事项:若患者没有手术指征,则尽快联系重症监护病房,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若患者有手术指征,则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行手术治疗[4-5]。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入院前与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进行对比。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救治耗费时间、抢救中死亡例数以及住院死亡例数。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前以及救治后APACHEⅡ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 入院前 救治后观察组 28 18.51±3.52 8.27±2.45对照组 28 19.25±3.84 12.98±2.74 P >0.05 <0.05

2 结果

入院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与入院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其救治所耗费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5.58)min、(19.28±5.19)min,与对照组患者救治所耗费时间、住院时间(45.60±7.01)min、(25.49±6.25)min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中死亡率为3.6%,住院死亡率为3.6%,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中死亡率14.3%与住院死亡率25.0%(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创伤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治疗的方案,从而尽早的控制患者的病情[6]。传统的急救流程主要是以接诊医生为主导,护理人员在急救的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医嘱执行的位置,对患者的急诊抢救效率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良好的急诊流程不仅能够使急诊外科各个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配合,还可以协调相关会诊科室以及辅助科室协同配合,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诊断与抢救时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情况下会伴随全身性多发损伤,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应及时的诊断评估,并有效的配合抢救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7]。

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梳理以及整合,使临床护理工作能够从复杂繁琐的工作流程转变为简单方便的操作,且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更佳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急诊护理路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强调了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成为了国内外急诊救治中广泛使用的护理手段[8-10]。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救治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与入院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其救治所耗费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中死亡率为3.6%,住院死亡率为3.6%,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中死亡率14.3%与住院死亡率25.0%(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具有及时性与快捷性,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使患者能够在最佳的时间获得救治,改善患者的预后。

[1]陈竹芳,毛青. 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06-108.

[2]杨春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2):135-137.

[3]李秋平,李雪贞,潘美玉,等. 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14):1396-1398.

[4]练贵香,曲艳玲.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165-166.

[5]雷金菊. 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91-93.

[6]苏晓丽,胡炜,方雪红.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7):1206-1209.

[7]王丹. 手术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J]. 延边医学,2015(13):164.

[8]赵桂荣. 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204-206.

[9]李伟红. PICC置管在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62-63.

[10] 殷振红.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53-54.

Observation Effect on Emergency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O Afang, Emergency department, Guanlin hospital in Yixing city, Yixing 214251,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path will be grouped patients,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nursing path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28 cas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nursing path as control group of 28 cases. Related indicators will b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APACHEⅡ score analysis comparison. Results After emergency rescue and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PACHEⅡ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 APACHE Ⅱ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pre-hospital ha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P<0.05).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ive emergency care path, the treatment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ospital mortality rates and mortality in rescu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is the key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rescue, emergency care pat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for patients with more treatment time, better stabilit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Emergency care path,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rst aid, Application effect

R473

A

1674-9308(2015)33-024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3.164

214251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颅脑死亡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