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31张贵锋李力强邹锦慧张明丽毛一中刘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医教课程体系阶段

张贵锋 李力强 邹锦慧 张明丽 毛一中 刘辉

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张贵锋1李力强1邹锦慧1张明丽2毛一中3刘辉4

近年来,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措施越来越明确,中高职衔接作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中医等医学教育的继续教育已纳入了医学技术人才的整个培养体系,随着“医教协同培养”方案的推进,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制不断延长。为了使中高职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使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减少课程的重复设置、教学、实习和培训内容的重复学习,实现了职业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提高中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文将对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

医教协同培养;中医学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方面的研究,至今已经形成较为成功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在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要求加强中高职衔接,《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意见征求稿)指出要在中医专业开展中、高职分段贯通培养。在2014年11月召开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同步实施;积极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将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与中医中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融合。”因此,理顺中、高职(中专、专科)及全科医师培训“3+2+2”或“5+2”全部时间段的教学关系,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医师培训等实践教学内容,避免内容脱节、重复、倒挂非常关键。为了提高中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文将对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

1 相关研究方法概述

1.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研究,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影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为确定研究内容、分析研究问题提供参照,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1.2分析比较法

将现行中职教育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结合助理全科医师培训标准,从专业名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医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本质差别,根据差别制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课程标准等。

1.3案例研究法

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4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来收集相关信息,描述当前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设计,对已经在对接高职学习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1.5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针对问题集中且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有关内容对开展对接的中高职中医专业带头人、专业课教师等进行个别访谈,深入探寻课程衔接存在的障碍。

2 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中高职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

根据调查显示,由于目前中高职衔接机制体制还不完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导向不同,导致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在确定培养目标时,目标设置不是十分明确,导致培养方案不科学。中高职院校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目标设置的时候,往往没有深入调研,简单依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设置,这样就会出现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不一致的问题[1]。而且在中医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过程中,一般都是进行定向培养,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关于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根据自己的对应的定向培养机构所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在“医教协同培养”理念下,解决中高职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与发展,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2.2中高职课程设置存在重复性

对于目前的中高职衔接来说,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重复性问题。重复性的课程反复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耐心。例如,有些学生已经在中职院校时就已经很好地把相关知识掌握,并且也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到了高职院校以后,还要把已经学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学习一遍,这样从整体上就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2]。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在中专阶段已经进行了一年的毕业实习,在专科阶段再进行一年的毕业实习,毕业以后还要进行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实习、培训阶段参与的临床实践工作并无太大差异,这不仅浪费时间,更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所以解决中高职阶段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最为关键的环节。

2.3中高职衔接课程缺乏特色教材

特色教材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编写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实际需要相结合,更好地去贯彻“医教协同”和“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理念,系统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但目前中高职衔接还处于试点阶段,中医专业的协同培养和分段贯通培养更是还在探索阶段,即使是一些正在实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专业,大部分都没有根据分段培养方案和目标编写规划教材,而是分别独立使用中职、高职的国家规划教材[3]。如果一直沿用统一的分段教学规划教材,不编写适合中高职衔接学制的分层教学特色教材,就很难形成科学有效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必须要改变中高职衔接课程缺乏特色教材的现状。

2.4中高职理论实践教学不协调

在中、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不协调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中、高职院校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在医学教育中这个问题相对更突出[4]。中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教学见习、毕业实习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设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技能课等等,这些课程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分段进行,在不同的学校、医院进行,很难协调统一。做到既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确保教学内容不重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夯实医学“三基”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方面非常关键,而目前分段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使中高职理论实践教学人为割裂、严重失调。

3 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医教协同培养”理念,深入推进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高职衔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医院的实际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来进行设定,不能够直接生搬硬套中专、专科、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因为那样是难以体现中高职衔接特色的,更不能培养出医院实际需要的中医人才。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还要将自己所建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的学生进行不断试点、改进和提高,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可以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中医学人才。因为每一个学生在进行中医学习的时候,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殊习惯。如果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医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使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中医临床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5]。

3.2确定有机衔接分段分层教学的课程

中高职衔接中医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学生各个阶段所要学习的医学课程进行有效地划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医专业的发展。首先,在中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上,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医学素质为目标,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和医学基础课程为主,同时让学生接触一些较基础的临床医学课程和案例,为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其次,在高职阶段,课程设置必须要深化对医学基础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思维,加强临床专科知识的学习,全面促进学生对中医临床技能的掌握。最后,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学生在以上两个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后,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思维,采用师带徒一对一培养、顶岗参与临床实际工作的方式深入系统学习,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阶段院校培养模式已经不是最佳方式,而是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住院医师,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3.3编写中高职衔接课程特色教材

在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关键就是编写符合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教材。编写教材过程中,必须以高职主导、中职协助、行业参与的方式进行。第一步,由三方面的专家深入研讨,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和临床课编写提纲,关键是要确保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不重复、不脱节、不到挂。第二步,中高职学校结合各自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深入行业调查研究,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中医学教育特点、知识层递关系,以及理论、实践与实习教学的关系,编写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学大纲,同时多校合作、校院结合组织编写人员。第三步,按照“夯实基础、提高技能、落脚临床”的原则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并且要始终贯穿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医疗法规等的教学,对于技能为主的课程,探索编写案例引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材。

3.4注重各阶段理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在构建中高职院衔接的课程体系时,还要注意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角色关系,深入推进“教中学、教中做”的一体化教学,要将传统的中医“师带徒”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相结合,将院校教育与师承制教育相结合,减少中高职各阶段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重点要处理好中专、大专阶段各一年的毕业实习与毕业以后的两年制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要形成层递关系,不能重复教学,在医院相同的科室反复轮科。在中专毕业实习阶段重点是培养临床医学思维,熟悉临床诊疗过程和基本规范;大专毕业实习阶段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临床课放到实习阶段在医院授课,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穿插进行;而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重点培养全科医师能力和临床诊疗能力,经过培训后能完全胜任中医临床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过程中,应当贯彻学生为本、服务基层、市场导向、医教协同和操作可行的原则,在行业协会、职教学会教指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高职主导、中职参与、医院协同”的思路,加强开展对接中、高职院校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间的沟通,全方位把握两层次学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助理全科医师培训要求,分清各阶段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编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相关课程标准,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教材,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而解决中职与高职阶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解决中职与高职课程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解决中职、高职与助理医师全科培训三个阶段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为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和医教协同培养临床人才模式的实施积累一定的经验。

[1]程宜康.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92-194.

[2]刘迎春. 中高职教育衔接状况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1):39-41.

[3]马建富,沙启仁.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8):9 -12.

[4]任平,陈文香. 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5):56-59.

[5]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Guifeng1LI Liqiang1ZOU Jinhui1ZHANG Mingli2MAO Yizhong3LIU Hui4, 1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526020, China, 2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China, 3 Huizhou Health Sciences Polytechnic, Huizhou 516000, China, 4 Xinxing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Yunfu 527400 ,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deas and measures are more and more clear, the converg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brought into the whole training system of medical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medical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extended.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and other teaching proces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llege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organically,reduce the course of repeated sett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content repetitive learn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profession i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based on “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Culture”,and construct a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ke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actual propose solutions strategy.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medical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ar system

G719

A

1674-9308(2015)33-0018-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3.012

1 526020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 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

专科学校;3 516000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4 527400云浮,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NO.GZYLX2015092)

邹锦慧,E-mail:sgmcjour@163.com

猜你喜欢

医教课程体系阶段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浙江:公布首个特殊教育发展五年规划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