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贡献

2015-01-3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重庆出版社卢卡奇本体论

郭 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论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贡献

郭 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理论贡献

作为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建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本体论层面恢复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范畴;二、开辟了从本体论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向(或路径);三、阐明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实践在本体论层面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如果有,到底是以何为本体,这是中外学术界一直都存在争议的。卢卡奇也对这一问题作出过自己的理论解释。在今天,解读卢卡奇的这一思想,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未竟之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当中集中阐述和表明了他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不仅从本体论方面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在当时是开创性的并且在晚年深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还要坚持这么做。作为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为建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在本体论层面恢复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范畴

卢卡奇对诸多范畴都做了呕心沥血的研究工作,比如劳动、类、合类性、再生产以及异化、意识、分配、消费等等,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反映了卢卡奇有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理论素养。本文只是就一些比较重要的范畴进行解读。

(一) 核心范畴:劳动

劳动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只是在人和自然关系的意义上被理解,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除了人和自然关系外,更主要是在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关系上理解劳动。可以说,卢卡奇完全是沿用马克思对劳动范畴的界定,一开始就把劳动作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和根本这个意义上来考察的,“要想从本体论上阐明社会存在的诸多特殊范畴,阐明它们是如何从早先的存在形式中产生的,阐明它们与这些存在形式的区别,那就非得从分析劳动开始不可。”[1]、“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级的存在形式即社会存在,只是由于目的论的东西在它内部现实地发挥作用,才能作为独特的存在结构而从它的实存赖以为基础的那种有机生命的存在阶段中形成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存在类型。只有当我们理解到,社会存在的形成过程、它对自己的基础的超越以及获得独立的过程,都是以劳动,就是说,都是以不断实现目的论设定为基础的,我们才能合理地谈论社会存在。”[2]所以劳动在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中是处于核心范畴的地位。

1.目的论性质。卢卡奇反复论证和引用马克思蜘蛛、蜜蜂的筑巢活动与人类建筑师的不同,就是为了说明只有在目的性劳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才能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卢卡奇同时说马克思不同于亚里士多德追求对神的崇敬这一最高目的,也不同于黑格尔追求“绝对精神”的目的,“除了劳动(人类实践)之外,马克思否认有任何目的论存在。”[3]也就是仅仅劳动才有目的论设定的性质,而且目的论在、也只在劳动中起作用。

2.主体特质。可以说,主体特质是目的论性质的前提。“劳动主体的这种变化——人真正变成人——是劳动的这种客观的此时此地的定在所产生的必然的本体论结果。”[4]这里卢卡奇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质,使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发挥作用。并且进一步阐发了劳动主体的存在意义,是在杨弃客体的自在性和主体的纯粹主观性中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他是这样说的:“劳动主体乃是设定目的、把被反映的因果链转化为被设定的因果链并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这些设定的首创者。”[5]

3. 合类性和自由的统一。何为劳动的合类性?就是劳动及其劳动产品不仅仅满足劳动者个人而且客观上都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为了说明劳动合类性和自由的性质,卢卡奇提出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无声的类”到“非无声的类”的转变,也就是社会联系取代自然联系;第二次是“自在的合类性”到“自为的合类性”的转变,也就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所描述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历史图画。合类性和自由二者统一于劳动范畴之中。

同时,卢卡奇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是劳动自身在日益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存在范畴。“社会必要劳动(因而同时当然也是抽象劳动)也是一种现实性,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一个因素,是一个由社会存在本体论在现实对象上实施的现实抽象”[6]

(二) 物化概念

卢卡奇早年就提出了物化概念,并且对它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进行了大量有力的论证、补充。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物化是卢卡奇为丰富和明确马克思异化范畴而做的一些与异化相关的范畴的分析,除了物化还有外化、对象化等。卢卡奇指出客体的对象化和主体的外化在本体论角度上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这二者的分析又进一步得出:人们不再通过意识而只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完成对象化活动的某个过程,物化就自发地产生了。在卢卡奇那里,物化的含义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商品制度下),一切都变成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蒙蔽,变成了商品关系或者说是物与物的关系。并且物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异化,他是这样说的:“物化不可避免地要导致人的自我异化,导致人的生活过程的异化......它具有一种直接向异化过渡的内在趋势。”[7]

那么,物化又是如何转变为异化的,这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卢卡奇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换价值的新的‘幽灵般的’对象形式变本加厉地制造者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广泛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物化达到了最高阶段,从而直接转变成为异化和自我异化。”[8]也就是说物化本身与自然现象相伴随,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带来的客体日益社会化,也即较高级的社会经济阶段,物化才会转变为异化。

(三)社会存在与意识

意识并不是先验的存在,“绝对精神”、“绝对知识”等就是对意识的先验存在的谬证。意识一旦被生产出来,就是社会存在中伴随生物个体并起作用的现实因素,正如他所说,“如果不试图在本体论上把意识当作社会发展的现实因素加以把握,而是想把对它所作的认识论的甚或心理学的解释当作是把握它的本质的首要解释,那就不能相应地理解处在其客观的连续性之中的普遍过程与最终把这种现实的连续性固定下来的意识之间的正确关系。”[9]马克思曾以对立的角度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进行考察,但更多的是在统一中进行考察。卢卡奇则始终如一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统一整体作为社会存在范畴加以讨论的。卢卡奇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形而上学对立,与马克思本体论严重矛盾,在马克思的本体论中,任何社会存在都与有意识的行为(与选择性的设定)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10]可以说,卢卡奇对社会存在的理解是符合马克思思想的,认为社会存在是存在和意识的统一。也因此,不同于传统哲学上与意识、思维、精神相对立的预设下使用存在概念,而是遵循马克思的本意,把意识纳入到社会存在中,并进一步揭示出了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所以他说:“没有意识,社会存在中的新连续性形式就不可能产生;新的存在形式只有上升为意识,它们才能达到新的自为存在。”[11]意识在生物阶段仅仅是生物存在的伴随,但在社会的不断社会化过程中,它成为社会存在在特殊本质形成的现实社会因素。从对意识在本体论上的把握,使得卢卡奇反复强调和敏锐地把握到意识作为一种“社会记忆”的媒介、载体作用,这显示出意识与其他任何一种存在形式的本质区别。

其实,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就阐述过阶级意识觉醒程度与意识革命成败与否相统一的思想,他指出任何革命阶级、团体或是政党要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产阶级社会奋起反抗,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权,建立起能对抗和取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力量,这一点对于今天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维护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在本体论层面重新认识意识,所以才得以让它对社会存在的维护和批判具备深厚的物质力量。

二、 开辟了从本体论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向(或路径)

有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应该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搭上边,因为这容易使马哲落入到僵化的诸如自然本体论的泥潭之中,但是本体论真是如此恐怖吗?还是我们对本体的认识没有找到科学的切入点和依据。在这里,卢卡奇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本体论在历史上和当代的人类思维当中所起的作用,乃是人类存在的存在性质本身具体规定的,因而它——实际上,不仅仅在抽象中和口头上——不能被排除于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任何一个思想领域外,当然尤其不能被排除于任何一种哲学之外。”[12]也因此,卢卡奇说:“他从黑格尔研究开始,经过对经济学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考察,而达到我今天建立一种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尝试。”[13]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精准认识,立足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从青年时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尝试,直至未竟之作《社会存在本体论》完成了心愿,这期间的数十年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一) 卢卡奇对本体论的探索与建构

1.青年时期对本体论的初步探索——《历史与阶级意识》。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就开始对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和实证主义化的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马克思主义应该主要被理解为哲学而非经济理论或者社会理论。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则彻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使马克思主义和本体论紧密结合起来,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2.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在这部巨著中,卢卡奇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立场和追求。在《审美特性》的写作过程中,萌生了《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构思。他开始对伦理学进行本体论意义上的论述是为了使其美学理论的基础部分的伦理学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在79岁高龄开始了这部巨著的写作,并于4年后写完正文《历史篇》和《系统篇》,所作手稿序言也高达30万字。直至1970年11月,由于癌症不得不终止写作和修定,但即使这样,他还是要口述自传,直到1971年6月5日离开人世。

(二) 我国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教科书的缺陷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我国发表纪念文章《最伟大的友谊》,在之中就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当作最具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然而然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被看做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权威概括也不足为奇了。这一肯定,使本已受苏联模式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是将它奉为铁定的不二法则。直到今天,这一体系的根叶依然繁茂。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物质决定论是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根基、前提,由此才得以演绎出庞大的哲学理论体系,在本文看来,它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形式到内容不可避免的透露出自然本体论倾向。马克思引入实践这一概念或者说范畴就是为了实现哲学论题的转换,解决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联系困惑,即不能再像传统哲学那样一天就是凭借自己的天才想象抽象的描绘和追问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这是没有意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14]可是,贴上马克思主义标签的物质本体论却没有领会到马克思的良苦用心。我们都知道,物质一元论是一般唯物主义的共同前提,这点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有过精辟论述的,它不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别之处,也就是与旧唯物主义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所以传统教科书冥思苦想中便在物质决定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出现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挑战物质一元的地位吗?如果不是,那么主观能动性不就是一个虚假的骗人的空概念,或者人就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卢卡奇对此提出了深刻的批评:“经常以‘正统’自居的庸俗唯物主义者们企图从经济过程的客观性中制造出一种‘第二自然’,也就是说,社会中的经济使物质规律性得以实现”[15],也就是说尽管无意识但却将马克思那里真正的社会存在还原为自然存在,将社会存在抽象化。所以,用马克思所指出的“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缺点,每当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他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显露出来。”[16]所以物质本体论是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第二,以“逻辑剪裁历史”的理性决定论倾向。我们可以从传统物质本体论演绎出来的传统教科书中,规律、必然性和本质等范畴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也因此,它的诸多原理,比如物质统一性,存在与思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许多的哲学教科书中,往往给出的规定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然就在这样的规定中,社会存在就是本体的,而社会意识则是派生物。)等等,无一不论证着客观规律的支配与决定,所以一旦被认定为规律的,我们就赋予它神圣不可侵犯和违背的地位。对此,卢卡奇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以及它的错误根源,就是“是从逻辑必然性的立场解释社会决定论的思想”[17],就这样,造成了人和规律的僵化对立,并导致诸如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所以,卢卡奇痛心疾首之余,立足马克思的实践立场,确定了劳动在社会存在运动发展的本体,并建构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三、 阐明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实践在本体论层面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有本体论的。至于是什么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或者社会存在本体论,还是生产本体论等,它们并非相互对立,而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不同维度的理解,旨在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所以在这一实践品格的引导下,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得以在本体论层面得到体现,并且本体论也获得了生动的形象。这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一) 自然存在唯有从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才能得以认识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演变过程来规定自然的概念。“自然关系——无论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中,还是在人相互之间的社会联系中——当然必定占据着优势,必定支配着人的社会存在。”[18]自然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人类文明并未介入人与自然的这种天然联系。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关于自然概念,卢卡奇作了界定:“自然是一个社会的范畴。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什么被看作是自然,这种自然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且人对自然的阐明又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的,因此,自然按照形式和内容、范围和对象性应意味着什么,这一切始终都是受社会制约的。”[19]此时的自然概念以纳入社会范畴,说明了自然界并无绝对的独立存在的意义。

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将一切存在划分为无机存在、有机存在和社会存在三大类型。前两类也就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然存在,当然卢卡奇的关注点是社会存在的结构及其辩证法,而非自然存在的结构。他进一步指出过,自然存在是社会存在无法消除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在自然存在中去寻找社会存在的本体,自然本体涵盖不了整个世界的领域,而只能在社会存在自身中去寻找。当然,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与核心是劳动,因为正是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的社会。

(二)劳动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决定性基石和核心

首先,劳动实现和维持着人和社会的生存。马克思就曾指出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20]很显然,正是在维持着人和社会生存的生产劳动活动中,人们生产出各种各样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从而得以让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生生不息的存在着。

其次,劳动是社会得以变革,并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一贯坚定地强调指出,无论是从人类历史和人类起源来看还是从存在本质来看,劳动始终都是人类赖以形成的基础,始终都是人类存在再生产和人类存在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的决定性、必不可少的动力。”[21]这就是说,人类的劳动不仅只是在于改造自然方面,更包括改造社会。

最后,自然——人——社会——意识得以统一的强大根基是并且仅是劳动。它们的统一在劳动中也即人的现实社会活动中得以实现,并且劳动也在它们的统一中获得了本体论意义。正如卢卡奇所说的“通过社会性的活动,劳动着的人不仅积极地适应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对这种环境进行着日益深刻的塑造,从而脱离了动物王国,使自己直接地社会地变成了人。”[23]

(三)社会存在是自然—人—社会—意识的内在统一

既然劳动范畴是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核心范畴,从这里切入,那么社会存在必然是自然—人—社会——意识的内在统一。“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24]也就是说,劳动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当然也包括人的意识在内)的统一,这个统一并非只是发生学意义上,更是本体论意义上,它们并非分属于不同领域,它们共同存在于社会存在的体系之中。所以要推动社会运动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发展生产力上,还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社会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

[1]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

[2]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3.

[3]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2—13.

[4]同上书,第46页.

[5]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8.

[6]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673.

[7]同上书(下卷),第720页.

[8]同上书(下卷),第715页.

[9]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95.

[10]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768—769.

[11]同上书(下卷),第195页.

[12]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

[13]杜章智.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69.

[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9—80页.

[15]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M]..重庆出版社,1993:348.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0页.

[17]杜章智.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156.

19 卢卡奇,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23.

20 同上书,第325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22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712.

23 同上书(下卷),第795页.

2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8—79.

(责任编辑:白 林)

2015-04-01

郭钰(1990-),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B17

A

1008-5955(2015)02-0098-05

猜你喜欢

重庆出版社卢卡奇本体论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恐龙蛋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哲思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哲思
《洋务自强》
本体论还是非本体论
——围绕《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若干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