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劳模精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5-01-30杨志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劳模弘扬劳动

杨志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组宣部,北京 100048)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接见劳模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并提出“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号召。[1]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的历史功绩和卓越贡献,突出强调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动员全社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全社会动员,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劳模精神是我国社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劳动模范 (简称劳模),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主体劳动者中的先进分子和标兵榜样,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体现了崇高的精神风貌,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动精神。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国家和民族增添了绚丽光彩,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与敬重。这一精神,既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价值取向、光荣传统和进取精神,也彰显出我国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劳模的历史,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的革命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建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它彰显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彰显出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德与时代风貌。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的内涵,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1]

二、劳模进校园弘扬劳模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0年,教育部专门向全国发文,响应党中央关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认知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真理的重要指示号召,要求高校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宣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3年4月,习总书记在北京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时也提出:“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14年4月30日,习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市接见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更进一步指出:“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特别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3]

大学是青年重要的人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扣好青年人生阶段的第一颗纽扣,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事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阵地。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深知: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劳动创造才能继承先辈伟业、才能开创辉煌未来。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是未来的创造者。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上。青年人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还需要具有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目标。劳模精神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园地,落实党中央、习总书记的号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为人民为社会做奉献的远大理想信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就更具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

三、劳模精神推进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指示与号召,也是劳模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溶于构建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凝聚大学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用劳模精神引导、示范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诱发并激励大学生勤于劳动、立志成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是以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形成和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果的当下,在享受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现代生活中,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观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教育在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具体体现。要以劳动模范、劳模精神为榜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投身到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以热爱劳动的思想、热爱劳动的习惯,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要用劳动模范、劳模精神激励并鼓舞广大青年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奋斗、在劳动中奉献、在劳动中创造,在劳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在劳动中绽放自己的青春风采。

二是以劳模精神涵养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优越的生活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物质享受,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偏差、极端与混沌,甚至会陷入孤独、自我的病症等。他们有的不懂得与社会相处、不理解向社会奉献、甚至向社会发出抱怨。劳模精神不仅强调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更强调奉献劳动、奉献精神。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创造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才是劳动者的终极追求目标。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弘扬劳动者的理想信念,弘扬劳动者奉献精神,把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祛除自我中心的弊病。在大学生教育中强化理想信念,在人格教育与素质教育中补长短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放飞梦想,实现德智体美劳健康全面发展。

三是以劳模精神的主人翁责任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提升集体意识。劳模精神蕴含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和争创一流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成就意识,以及社会、集体高于个人的劳动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地位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安心学业、立志成才,争优创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现代劳动者,更需要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与社会意识。学习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工人阶级的历史担当和强烈地主人翁意识。劳模精神蕴含强烈的责任意识、蕴含集体高于个人的观念,社会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劳模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中,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做到团结协作,个人从属集体,共同遵守劳动纪律,共同担当历史责任,共创社会繁荣进步。

四是以劳模精神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所做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条件。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劳动领域中的具像化。劳模精神进入校园,以劳模们的生动典型事迹,现身说法的鲜活案例,平凡岗位而不平凡业绩的成就,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劳模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是宣传与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与平台,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重要抓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当代大学生青春风采,引领社会时代精神新风貌。

劳动模范评选活动自举办以来,劳模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敬重与欢迎,数十年来推选出的劳模人物、先进典型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经典记忆和优质品牌,激励并鼓舞了数代人的劳动热情。劳动模范是社会中高素质群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劳模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入头脑,开办“劳模讲堂”,开设劳模连线,组织“劳模就在身边”的活动,就是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广为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弘扬劳模精神,汇聚社会正能量,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劳动热情、涵养理想信念、甘于奉献精神、端正劳动观念,用优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食粮”,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用现实的、生动的、直观的、可复制的、高效的思想政治品德范例来教育他们、影响他们和塑造他们。

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总书记接见劳模代表、先进工作者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理解其实质,把握其精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让劳模精神发扬光大,用劳模精神教育人、感动人、影响人、塑造人,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并取得实效。要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人才和可靠接班人,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不懈奋斗。

[1][2]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3-04-29.

[3]习近平.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的讲话 [J].工人日报,2014-05-01.

猜你喜欢

劳模弘扬劳动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热爱劳动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