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名言

2015-01-29整理

中国法治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释文国家

整理/方 竹

法治名言

整理/方 竹

1.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周礼·天官冢宰》

释文:凭借考察官吏政府的六大原则,来裁判其政绩好坏:一是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政令能行;三是恪守职位;四是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礼运》

释文:大臣小臣都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君臣关系正常,国家就会繁荣富强。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

释文: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服从。

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释文:欲想影子正时就端正个人的仪表,欲让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文:聪明的人不做他不应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他不应得的财物。

6.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

释文: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设定奖赏规则,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奖励的人。

7.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新语怀虑》

释文:据有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8.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释文: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出弯曲的影子。

9.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释文:人们之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行贿。

10.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释文: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11.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本中《官箴》

释文:当官的法则只有三件: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12.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释文:国家的政治纲领既然已经施行,就必须力争触及尚未达到的地方;恩德既然已经广布,就必须考虑尚不周全的地方。

13.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释文:国家政治稳定,政令畅通,社会就会弊端绝迹,风气清朗。

14.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林逋《省心录》

释文:心志不清朗就无法明白道理,志向不明确就不能建功立业。

1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

释文: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信服人,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猜你喜欢

释文国家
国家公祭日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国家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