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APEC峰会看新 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2015-01-28天津大学李兵

中国商论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改革

天津大学 李兵

从APEC峰会看新 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天津大学 李兵

摘 要: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后,引发了各界的深入思考。新常态是针对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所做的客观判断。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峰会上从速度、结构和驱动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从这三个方面所呈现出的经济新问题新特征得出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要转入新常态。进而,从速度、结构、驱动力上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了中国经济发展顺利转向新常态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 经济发展 改革

1 习近平关于新常态的论述

2014年5月,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讲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这是新一代国家领导首次公开提出“新常态”一词。“新”表明有异于以往,“常态”表示一种稳定的、经常的状态。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习近平提出“新常态”一词,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特征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因此,我们要从现阶段经济的新特征出发,以一颗平常心来冷静分析经济形势,以便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在2014年11月9日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则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在演讲中,他讲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习近平主席则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驱动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向新常态转化的主要特点。新常态不会自然转化而成,需要我们客观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并引领中国经济发展顺利转向新常态。

2 中国经济发展为什么要转向新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次席,外汇储备、制造业产值等多个指标也都位居世界首位,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但是,我国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产业失衡、城乡差距、创新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陡增。因而,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向经济新常态。下面从速度、经济结构和驱动力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经济为什么要转向新常态。2.1 从速度看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1978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7%的高速增长。但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下行态势明显: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都降到了8%以下。从潜在增长率看,我国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已成必然。潜在增长率的高低主要由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增长率等决定。劳动力方面,从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逐年下降。这表明社会的劳动供给的增长将逐渐回落;资本方面,劳动人口的减少,老龄化的加剧意味着我国的抚养比将不断提升,劳动人口的负担加重,那么这将降低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人们用于投资的资本也将减少;全要素增长率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整体仍然不高,经济效率仍然偏低。因而,我国的全要素增长率也很难提高。从国际上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下降。二战后,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一些成功追赶型的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后,都出现了大概30%~40%经济增速的回落。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保持平常心态。

2.2 从经济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和失衡,经济结构急需优化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上,我国一直以来都以第二产业为主,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一般都要达到70%以上。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利润低,处于不利地位。需求上,我国一直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消费所占比重较低。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长期高于消费。我国现在也已经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消费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一直偏低。三大需求结构比例明显失衡。投资拉动经济,造成了很多重复建设问题以及浪费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和债务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乏力,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极大,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小。另外,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迅速发展生产力,我国实行了城市(主要是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这确实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却明显拉大了。这关乎公平正义,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这种差距的根源就在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它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阻碍了公平统一的市场的形成。

2.3 从驱动力看

我国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这些要素的消耗殆尽,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巨大的瓶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又廉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经济学上所讲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者已经来到中国。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雄厚的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形成了巨大的资本总量。然而,我国储蓄向投资转换还有很多体制机制障碍,投资结构堪忧。我国政府投资的比例太高,领域过广,挤压了企业的投资空间。近些年,地方债的风险越来越严重,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日益缩小。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越来越严重,其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淡水、矿产、木材等各种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但资源的产出率却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资源的低效率和高消耗既削弱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又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3 中国转向新常态的举措

3.1 合理调节增长速度,提高质量和效益

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经济的风险降低。我们要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合理调档降速,使其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新常态绝对不仅仅是经济速度的放缓,在经济速度放缓的背后,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制度环境的改变,这才叫新常态[3]。

3.2 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3.2.1 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我们要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低碳绿色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转变为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其次,我们要大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使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这对于吸收就业、改善民生以及减缓资源环境压力都有重要意义。总之,我们必须实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2.2 协调需求结构

在处理“三驾马车”的关系上,我们要由投资为主转变为消费为主,投资为辅,尤其要扩大内需,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上讲道:“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4]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和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2.3 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农民跟市民没区别了,“农民工”这个名词也不存在了,农民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了,这样才会调动起很高的积极性[5]。我们要以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契机,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的弊端,促进城乡公平发展,自由竞争。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6]

3.2.4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首先,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中低级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能力。其次,国家和社会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既能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又可以带动就业,改善民生。再次,我们要调整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温家宝总理曾经就强调:“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财富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3 提高创新能力,注重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要由数量取胜转向以质量取胜,由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整和雄厚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有了追求创新的基础和“资本”。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形成其在国际上长久的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发挥互联网在要素配置时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新成果渗透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经济的创新水平,形成各种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总之,上面提到的政策措施本质上都是改革。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阻力重重,利益的博弈非常激烈。我国的改革已经由“帕累托改进”的阶段进入了“帕累托最优”的阶段。改革的阻力非常大,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的“现在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只要我们上下齐心,一定能合力将改革进行到底,从而引领中国经济顺利转向新常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5-11(01).

[2] 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N].人民日报, 2014-11-10(02).

[3] 厉以宁,吴敬琏等.读懂中国改革3: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5-3-6(02).

[5] 吴敬琏,厉以宁等.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6]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2015-5-2(01).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155-03

猜你喜欢

新常态经济发展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