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行业商业利用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015-01-28青海民族大学云国强

中国商论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前景新能源

青海民族大学 云国强

新能源行业商业利用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青海民族大学 云国强

摘 要:低碳经济指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科学方法,对高碳能源实行有效控制,如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减少其消耗。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的新能源的供给问题,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更好地进行资源利用。本文对我国有着代表性的四种能源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主要是对目前这些能源的商业利用情况,以及这些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碳 新能源 商业利用 发展前景

低碳经济指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科学方法,对高碳能源实行有效控制,如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减少其消耗。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公布的能源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危害,必须要通过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进行合理运用,本文选取了四个较有代表性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

1 太阳能的商业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1 商业利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利用太阳能方面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发电。

光热利用指的是通过太阳能的方式实现集热效果,通过对太阳辐射能的收集,经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利用方式,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目前我国在太阳能热能利用方面的技术已经有所成就,有着较高的利用效率,在全球处在领先地位。

太阳能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电,如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等。其原理是对太阳光的辐射进行处理,直接转换为电能进行利用的一种全新的发电方式。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市场发展前景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对太阳能发展的规划,在2015年准备大面积进行推广,将达到4亿平方米。在2011年期间,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量明显上升,达到576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达1.936亿平方米。尤其是在2004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年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根据这种趋势,我国在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将达到1.276万平方米,总保有量能达到5.818亿平方米。除此之外,在2011年,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产值达到了915亿元。和2010年相比增长了27.2%,发展速度较快。根据最近几年我国太阳能的增长趋势,估计在2015年的总产值将达到2275亿元。

在发电量的发展中,“十二五”规划也制定了相应的方针,计划达到1500万千瓦。直到2011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50万千瓦。目前我国很多太阳能发电还在建设中,建设完成后会大大提高发电量。从我国太阳能的产业结构看,大多数是通过多晶硅电池进行发电,也有少部分使用的是薄膜电池[1]。

2 风能的商业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1 商业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在风能的利用方面发展较迟,目前和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在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之后,风能的发展正式纳入我国的战略计划中。

在2009年底,我国在多个地域都建立了大型的风力发电厂。在2011年,我国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394万千瓦,和2010年相比有着较大增长,增长了1563万千瓦,达到了55%。2011年在消纳风电方面也有所增长,达到了706亿千瓦时,和2010年的电量相比,提高了232亿千瓦时,增长率达到49%。目前我国在小型风力发电机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5000瓦一下的风力发电机,在制造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实现设备的批量生产,适合进行全面普及应用。在大型风电机方面,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进程在逐渐加快,随着多年的发展,大型风电机中的一些零配件都能够实现本地生产。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风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受到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在利用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普及率不及这些国家,但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市场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风能的发展趋势,预计将在2015年达到1亿千瓦,并将年发电量提高到1900亿千瓦,占到我国总发电量的3%。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我国的风电发展每年都在以均匀的速度上升,计划以1100万千瓦的速度进行发展,因此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在保持风电标杆电价不变的基础上,随着相应的技术发展,风机的制造成本也在逐年下降,风电开发商所能获得的利润也会大大提高。

此外,我国的风电产业还计划发展海上市场。虽然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我国有着一定的沿海资源,可以建设相应的海上发电项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国的大多数电力负荷都在东南沿海区域,并且沿海地区有着一定的建设基础,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具备一定船舶和设备的制造能力,有技术基础。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计划在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将带来近800亿产值,我国风电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有着充分的海上发展空间。

3 核能的商业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3.1 商业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在2010年成功研制出两台全新的核电机组,加上之前我国的核电机组,在商业方面进行运用的一共有13台,总容量达到1080万千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约占到了世界总容量的28.8%。随着近年来核电的发展,核电机组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在全球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处于领先水平。

根据我国的核电数据显示,未来的核电方面,我国会以每年8台核电机组的趋势进行核电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投入建设的核电机组和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核电机组将保持一致,保持建设的平衡性。在“十二五”时期内开工的核电项目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7000~8000万千瓦[2]。

3.2 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的相关政策出台也为核电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充分推动了我国核电的发展。我国核电站在投运运行的前三个五年都能享受到返还增值税的政策,返还的比例分别为75%、70%和55%,而且核电还和风电一样有着上网的优先权。根据种种政策,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核电运营商的纯利润率都在20%以上,和火电运营商相比利润要高得多,因此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资。

核电设备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有着较大的优势,福岛事故的出现对我国的核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影响逐渐的淡化,我国的核电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根据中国核电行业协会相关的数据分析,我国已投入运行的和正在建设中的4100万千瓦之外,还有大量的组装机在等待建设中,相关的设备资金达到3200亿元。此外,还会对第三代的核电站进行规范处理,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将核电设备所需要的各类原材料进行国产化,推动国内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推进核能利用的发展。

4 生物质能商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4.1 商业利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运用生物质能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沼气利用、生物质直燃发电、工业替代燃料和交通运输燃料。我国在用户使用的小型沼气应用方面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目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中大型的沼气发展上则相对落后,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中大型沼气发展中,要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原则;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主要的原材料包括秸秆、木屑、稻壳等等,我国每年通过这些物质可以释放的燃气可达2*107m3;在工业替代燃料方面,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例如在中小型的工业蒸汽锅炉、有机热载体锅和商业蒸汽过渡等,应用普及程度较广;生物质能中,交通运输的材料主要是生物燃料乙醇。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速度较快,消费量在汽油总消费量中占了20%,在全球排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4.2 市场发展前景

在我国的“十二五”期间,在生物能的发展上制定了清晰的战略发展途径,要将沼气、作物秸秆以及林业废弃物的利用作为发展的重点。所以生物质能的发展有着较为广阔的空间,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布置,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普及,对非粮食生物液体材料的研究,对生物质气化工程进行了发展和深入。根据发展现状,我国计划在2015年将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在“十二五”期间要建设200多个绿色能源示范县。根据我国政府部门的相关制度,将对生物能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并鼓励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3]。

5 结语

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我国能源的发展将形成以煤为主的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耗比例将下降近十个百分点,从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通过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可以大幅度增加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在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达到原本计划的15%。在新能源的发展中,主要是对技术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因此首先必须要进行技术研究,为设备的制造奠定设备基础,降低成本。另外,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完善新能源的发展政策体系,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科研的研究力度,形成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结合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市场机制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因此需要提高相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产业链进行改善,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我国的新能源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有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旧处在初级利用阶段,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要从技术和政策等各个方面加速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林娟.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 吴辉.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3] 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121-03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前景新能源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