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2015-01-27赵希春姜昊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2期

赵希春 李 欣 姜昊君

工作单位: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赵希春 李 欣 姜昊君

工作单位: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的原因、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40例我院骨科需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总优良率为95.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90°)显著高于术前,未发现感染、死亡患者。随访期半年至2年,发现6例关节粘连患者。全部患者膝关节前后向、内外向稳定性良好。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如关节粘连等应该引起重视,观察关节粘连出现原因,对于避免关节粘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粘连;预防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不断完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1]。关节粘连属于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造成关节内及其附近组织间隙出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本文选择40例我院骨科需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的原因、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0例我院骨科需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为(67.6±3.7)岁,病程:3个月~23年,平均(10.6±1.3)年。单膝32例,双膝8例。所有患者均有膝内翻畸形,平均13.5(10~25),40例患者均为首次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1.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40岁(3)愿意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或纳入标准者;(2)惧怕针刺或不配合的患者;(3)易过敏,关节严重畸形者;(4)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心肺功能不全等症状患者。

1.3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大腿上端系止血带,膝关节前正中纵向切口,由内侧进入关节,将髌上囊、滑膜、前后交叉韧带、髌下脂肪垫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彻底清除,改善软组织和后侧关节囊,凿除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赘。采用髓内定位系统进行股骨关节面切除,保持截骨面后倾5。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髌骨情况,决定是否置换髌骨。术中应注意止血,避免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术后创口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伤口。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伤口引流量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改善情况,采用常规消炎、止痛以及抗凝等对症治疗,建议患者提高足趾和踝关节屈伸运动。视患者改善程度,进行相应训练。

1.4疗效判定

参照HSS评分标准,共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屈曲畸形10分,肌力10分,不稳定10分。优:大于≥85分,良:70~84分;好:60~69分;差:总小于60分。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患者总优良率为95.0%,膝关节弯曲明显缓解,屈曲度>90°,显著高于术前,未发现感染、死亡患者。术后发现6例关节粘连情况,2例发生切口部位裂开。

3 讨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出现粘连的主要原因为: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关节粘连主要因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因此胶原纤维对于关节粘连的出现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预防关节粘连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疗法、屏障物疗法、中医药疗法以及康复疗法。屏障物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避免粘连。关节制动是造成关节粘连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积极实施康复训练对避免关节粘连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术后患者可进行适量步行训练,防止扭动膝关节,同时定期复查,也可有效避免术后粘连。

治疗关节粘连的措施主要包括外科、辅助药物以及康复治疗等手段。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粘连松解术、关节镜下松解术等方法。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辅助药物包括透明质酸钠、壳聚糖及人羊膜等。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关节松动术、推拿以及理疗等。目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症选择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研究资料发现[3],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症为[4]:膝关节疼痛、出现畸形、关节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无心、肺、肾等严重疾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够对屈曲畸形进行纠正,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能够得到良好功能的关键因素,手术后如果膝关节仍然有明显的屈曲畸形,还会存在关节运动障碍。总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如关节粘连等应该引起重视,观察关节粘连出现原因,对于避免关节粘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蓝秀兰.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146-147.

[2]潘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深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80.

[3]徐辉.全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重建中的应用及技术要求[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5):5-7.

[4]周一新.骨科标准新突破 手术技术指导规范——《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02(04):22-24.

The Cause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ZHAO XichunLI XinJIANG HaojunJiaozhou center hospital of Qingdao in Shandong province,Qingdao 26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of joint adhesio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40 cases of our hospital orthopedic require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atients,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the fine rate was 95.0%;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activity (>90°)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operative,found no infection and death patients.Follow-up for half a year or two years,found that 6 patients with articular adhesion.All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to the inside and outside,before and after the stability is good.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an obviously improve joint function,bu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icular adhesion should be caused take seriously,observed articular adhesion reason,to avoid articular adhes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Total knee arthroplasty,Articular adhesion,Preventive treatment measures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147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12-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