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2015-01-27唐松华崔建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细胞

唐松华 崔建军

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1

022150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

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唐松华1崔建军2

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1

022150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

大部分药物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同时对机体都有非常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寻找到一种对身体不良反应小或者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本文总结了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近况。

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研究进展;中医药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炎性病变。目前心血管疾病是与癌症并列居首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然而恶性心律失常又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一个主要因素。病毒性心肌炎又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的大部分药物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同时对机体都有非常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期望寻找到一种对身体不良反应小或者无不良反应的药物,现将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心律失常的脉象辨证

心律失常本应为西方医学专有名词,中医中并无此词语的应用,但临床工作人员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最终诊断为中医的“惊悸”“怔忡”。中医中最早记录此症状的书籍为《黄帝内经》,此籍中虽有对病因病机和症状的描述,但并无“惊悸”“怔忡”等病名。《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曰:“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一书将“惊悸”“怔忡”进行了合并论述。很早以前中医的先驱们就将一些病症归为一类,如心痛、心悸等。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书中所记述“脉结代,心动悸”,正是中医中对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的一种描述[2]。

心律失常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即为中医学中的“惊悸”“怔忡”等病症。中医主要发病机理为感受风邪,风邪循心经入里,与心经之气血相搏,心之气血失和,发为心悸,此为中医之“风惊悸”,亦为心惊悸。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因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或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心律失常分饮邪犯上、心神不宁、阴虚火旺、心阳不足、瘀血阻滞、心神不宁等等。亦可分心血虚、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气滞、痰阻瘀滞、阴虚火旺、水饮凌心。心律失常病机以“虚”“瘀”“热”为主要特点,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机不外乎气机瘀阻血运不畅;瘀血内停心脉阻痹;气虚血亏心失所养;阴寒阻滞阳气不通;阳气衰弱水凌心肺;痰浊澭阻心阳失调[3-7]。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脏,其中医症状主要为虚实相间,虚实互为转化,因此应认准病因病机,主要从病因病机着手,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不少中医大家将心律失常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区分治疗,以期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基础方加减治疗:中医治疗是根据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而研究出的基础方剂的治疗,基础方基本是治疗单一类型的症状,然后再根据症状对药方中药物的用量和种类进行加减,最终达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目的,基础方剂加减疗法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中医疗法。

中医古方治疗:中医古方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有许多治疗心律失常的古方剂。如古籍《校注妇人良方》中有参附汤,其对以阳气爆脱症、体虚、血瘀为主要表现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此方主要功用有养血定悸、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归脾汤出自严氏《济生方》中,主要功用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主治劳心伤脾,怔忡健忘。诸多古方实例,举不胜举。

单味药治疗:单味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是利用单味药物的抗病毒、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及增加心肌供血量等方面作用。中医药中单味药具有此功能的药物不在少数,如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抗病毒、安定等作用,对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近期有专家学者利用女贞子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结果显示此药对机体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黄芩苷对于大鼠的L型钙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黄芩苷的使用浓度越高,对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越强。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一种以中药为基础而制作出的成品药物,如颗粒、胶囊、蜜丸、水丸等形式。如黄芪丹参注射液是黄芪和丹参合用,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液流量,使心肌供氧量提高等效应。槐果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证明槐果碱是一种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药物,其药理既能抗病毒,也能对心律失常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连素加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和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且两药合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8-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是目前医学治疗上的一种比较新型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上都有应用,在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能量来源,还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提高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用抗生素、病毒唑、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肌苷、ATP)及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还具有抗感染作用[15-16]。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对很多病症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其对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心经及肝经的穴具有清肝解郁、理气安神、宁心镇痛等功用。采用温针灸这一非药物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成功地使患儿摆脱了药物的治疗,免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不仅增强了患儿的体质,还通过双向调节心率,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2.

[2]杨宝峰,蔡本志.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37(2):81-88.

[3]雷智锋,刘影.传统方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533-535.

[4]常延平.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纂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3):26-28.

[5]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12):197.

[6]莫薇.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250.

[7]姚凤祯,万冬梅.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23(6):16-17.

[8]魏潇,娄彬,徐重白.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 展 [J].中 国 中 医 急 症,2010,19(12): 2110-2111.

[9]李艳荣.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7,27(1):79-81.

[10]贺建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2例[J].中医研究,2011,24(6):43-45.

[11]臧修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9,24(6): 31-32.

[12]白彩萍,郑彦茹,王芳,等.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0, 32(4):622-624.

[13]孟祥敏,沈琳,何燕,等.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 1181-1182.

[14]高克斌.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82-183.

[15]孟祥敏,沈琳,等.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 展 [J].中 国 医 药 导 刊,2008,10(8): 1181-1182.

[16]高克斌.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82-183.

Research situ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Tang Songhua1,Cui Jianjun2
Hulunbeier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0210081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0221502

The most drugs have very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on body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caused by viral myocarditis.In order to find a drug with little adverse reaction or no adverse reaction on body,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paper.

Viral myocarditis;Arrhythmia;Research prog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5.1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