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5-01-26任建平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3期
关键词:耳片菌袋麸皮

任建平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宁安157400)

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任建平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宁安157400)

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

1 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木耳,在春季日均气温10~13℃,为开口催耳芽的有利季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以4月下旬开口催耳芽为最佳季节 。若晚于5月1日开口催耳芽,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处于高温、高湿季节,不仅菌袋易污染,易得流耳病,而且产品为伏耳,耳片薄而黄,降低产品质量和产量,甚至绝产。

2 耳场选择与处理

2.1 耳场选择:近水源、水质好,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清洁卫生,无污染源。

2.2 耳场处理:建畦床,宽150~200cm,长不限,整平畦床面并压实。畦床间距40~50cm,并挖15~20 cm深的沟,为排水沟和人行道。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旧菌袋及残留物,再翻耙、整平、做畦床,喷5%石灰水和800~1000倍消毒。

3 配料、装袋、灭菌及接种

3.1 当前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及配方

3.1.1 木屑麸皮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石膏1%,石灰1%。

3.1.2 木屑玉米芯培养基。阔叶树木屑30%,玉米芯48%,米糠(或麸皮)20%,石膏1%,石灰1%。

3.1.3 木屑豆秆粉培养基。阔叶树木屑30%,豆秆粉48%,米糠(或麸皮)20%,石膏1%,石灰1%。

3.1.4 稻草、玉米芯培养基。稻草43%,玉米芯43%,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石灰1%。

3.1.5 稻草、玉米秆培养基。稻草43%,玉米秆43%,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石灰1%。

3.1.6 玉米秆、玉米芯培养基。玉米秆43%、玉米芯43%,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石灰1%。

3.2 拌料与装袋

3.2.1 拌料。将各种干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在混匀的干料中加入适量水,干料∶水=1∶1.2~1.3为宜。

3.2.2 装袋。堆闷30min后装袋,松紧度要适中、均匀。17cm×33 cm的菌袋,装料高20cm左右,袋口余6~7cm时停装,压平袋内料面,每袋装湿料1.1~1.2kg,用颈圈、盖、棉花、细绳或木棒封袋口。

3.3 灭菌与接种

3.3.1 灭菌。高压蒸气灭菌压力1.5 kg/cm2,灭菌1.5~2.0h。常压蒸气灭菌,料温100℃,灭菌8~10h,在锅内闷3~4h。

3.3.2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抢温接种,菌种复活、定植、封面快,可提高成品率。

4 春耳栽培管理技术

4.1 发菌期管理

4.1.1 温度。黑木耳为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生产实践中,接种初10~15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15天后降温至25℃,防止烧菌,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吃料快。当菌丝吃料三分之二袋时,降温至22℃,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满袋时降温至20℃,继续培养10天左右,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4.1.2 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光强菌丝易老化,并易长耳芽,所以菌丝生长必需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4.1.3 通风、换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湿度大易发生后期污染。每周翻堆或倒架1次,以免烧菌。

4.2 开出耳口与催耳芽

4.2.1 开出耳口。用5%石灰水擦洗菌袋,待菌袋表面干后,每袋开“V”字形出耳口12~15个;钉子口、“一”字形出耳口80~100个。开出耳口时一定要划破菌膜,一般深0.3~0.5cm,使新鲜空气进入,刺激原基分化,有利于形成耳芽。

4.2.2 催耳芽。菌袋开出耳口后,将菌袋摆放于畦床中,袋间距10~12cm,菌袋上面盖草帘,向草帘上喷水、保湿催耳芽,在适温下10~15天可见耳芽。黑木耳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子实体分化及发育最适温度为20~24℃。

4.3 展耳期管理

4.3.1 调节湿度。初期因耳片抗逆性差,要勤喷、轻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85%~90%,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为宜。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90%~95%,防止耳片蒸腾失水,促进耳片迅速生长。但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使耳片健壮生长。耳片成熟前夕,宜减少喷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5%~85%,不仅能控制孢子弹射,而且耳片干净无水,不易烂耳,肉质肥厚,有弹性,增强子实体生命活力,并能降低霉菌污染。

4.3.2 控制温度。生产实践中,可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低些。展耳期温度以20~22℃为宜,有利于耳片整齐、健壮、耳形好、色泽深、商品价值高。若温度高于25℃,则难以开片,再遇高温天气,子实体呼吸旺盛,细胞分裂加快,干物质积累少,耳片薄、色浅、产量低。若遇高温,可盖草帘并喷水降温,保证耳片良好生长。

4.3.3 调节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病虫害少。否则生长缓慢,色浅,商品价值低。所以对覆盖物要定期揭掉,确保充足的光照条件。

4.3.4 适当通风。黑木耳要求氧气充足,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过多,对耳片有毒害作用,空气新鲜可避免烂耳,减少病虫害,有利于耳片良好生长。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子”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污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应清除耳场内外一切障碍物,定期揭掉覆盖物,使耳场空气流通,促进耳片良好生长发育。

4.4 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4.4.1 采收。出耳芽后,一般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5~20天即可成熟,采收前4h停止喷水。

4.4.2 采收标准。耳片充分舒展变软,颜色变浅,耳基收缩,耳边内卷,肉质肥厚,腹凹面见白色孢子粉,应该及时采收。

4.4.3 采收方法。用刀(最好是竹片刀)沿袋壁削下,也可将五指捏住耳基轻轻扭下,不留耳基和残片,也不能带培养基,以免发霉污染,影响下一潮耳芽形成和生长。

4.4.4 采收后管理

清理耳场:清理耳场及病虫残耳,喷0.1%~0.2%高锰酸钾或25mg/L金霉素液、5%石灰水消毒灭菌。

清理菌袋:将培养基刮平压实。

菌丝复壮:采耳后停止喷水3~4天,覆膜或草帘使菌丝复壮。

再催耳芽:采收5天后喷重水,约10天后又可长出新耳芽。

5 春耳秋管增产增收

5.1 揭盖时间:立秋前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把出过木耳的菌袋顶部撕开(即揭盖)。时间不易过早,否则由于气温较高,菌袋内部水分含量过高,加上菌袋下部营养没有消耗掉,容易引发青苔感染,造成菌袋整体感染杂菌,导致菌袋全部废弃。

5.2 揭盖方法:菌袋顶部经过春夏两季的风吹日晒,到揭盖时已经风化,用手轻轻一拽即可达到揭盖效果,对于部分质量较好,并未风化的坚固菌袋,可用刀片在菌袋周边割口后,拽去顶盖即可达到揭盖效果。

5.3 二次扩面:开盖采摘一茬木耳后,再把菌袋塑料膜全撕掉,使菌袋内剩余的营养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5.4 浇水管理:菌袋接盖后,晾晒3~4天,然后开始用微喷方式浇水。浇水时间分别是上午5~10点,下午15点至晚9点,浇水十几分钟,间歇30min,再浇水十几分钟,既不能让菌袋表面风干,也不能过度浇水,注意一定少浇水,勤浇水。出耳芽后开始正常浇水管理。

6 秋木耳栽培技术

6.1 栽培时间:秋木耳栽培,就是指在袋栽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采取春季栽培菌袋,而在秋季出耳的方式。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接种栽培袋,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培。

6.2 培养料配方应注意的问题

6.2.1 木屑不能过细。培养料配方同春耳,但不能用太细的木屑,否则易引起烧菌。如菌丝变红,就是木屑过细,二氧化碳积累,料温升高,使菌丝停止生长。

6.2.2 配方适当。营养丰富,麸皮不能少于15%。

6.3 拌料、装袋

6.3.1 拌料。当天拌料,当天灭菌,不能过夜,否则培养料酸败。

6.3.2 装袋。应根据木屑的颗粒大小调整机器的松紧度,木屑粗的,可紧一些,反之,则松一些。

6.4 发菌:发菌期间,菌袋应立式摆放,相邻两袋间留有空隙。温度不能高于28℃,每天通风2次,时间安排在早晨和晚上。培养基的湿度以地面不起灰为宜。

6.5 秋耳的采摘:秋木耳生长时气温偏低,生长期较长,所以延时采摘对提高秋木耳的产量很重要,11月上冻前都可以采摘。

2015-01-12

任建平(1975—),女,高级农艺师,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E-mail: rjping1975626@163.com。

S646.6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3.032

猜你喜欢

耳片菌袋麸皮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麸皮掺假咋识别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麸皮价格后期涨幅不大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黑米麸皮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