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5-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水肿病兽医局断奶

李 杰

(莱西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莱西 266600)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 杰

(莱西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莱西 266600)

仔猪水肿病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前几年我市时有发生,虽然发病率不高,便死亡率却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防治本病,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实施收到了一定效果。

1 流行情况

从发病特点上,多发生于6~9周龄断奶不久的一窝中生长发育快的表面健壮肥胖小猪,10日龄和4月龄很少发生,发病呈零星散发,很少集中发生,并无明显季节性。本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达70%~80%。从病因分析,我们认为引起本病的诱因与某些应激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饲料和饲养方法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而精料过多,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造成营养物质不足,使机体抵抗能力降低,促使肠道内菌群发生紊乱,有利于溶血性大肠杆菌迅速繁殖产生肠毒血症休克死亡。

2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急性发病先呈现共济失调,后很快倒地,四肢呈现游泳状态,一般几小时内死亡。慢性在眼睑、鼻部、耳部、下颌和前胸部发生水肿,重者全身性水肿。病初发生转圈或痉挛,行走时左右摇摆,步态不稳,严重时四肢瘫痪或倒地呈现游泳状划动。粪尿减少,有的拉稀,便中有黏液。体温短时升高(40℃~40.5℃),中后期及临死前体温下降。多于2~7d死亡。

尸体剖检:主要病变为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多量透明或微带黄色液体流出;胃底部、贲门部,大肠系膜高度水肿,呈无色透明胶冻样。全身淋巴结肿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胸、腹腔内积液等变化。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3 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以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本市仔猪发病特点,采取“管、消、防、补、治”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在断奶前后应做好防应激和饲料的调配工作。如限制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增加纤维素售量,适当增加抗应激药物,搞生素和硒等增强抗病力。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条件及方法。

(2)搞好圈舍、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每批仔猪转入前、转出后,都应将猪舍和周围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或洗刷,再用2.5%火碱水消毒,转入前3d再用1:600百毒杀消毒。

(3)搞好预防注射。仔猪在断奶前14d选用猪水肿多价灭活菌注射。

(4)药物预防。从仔猪断奶开始,每天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加入促菌生0.5g,连喂30d,或在断奶前3d,按每头每天2g促菌生,一次拌饲,连用7d,以后每隔5d一次,连用6次可防本病发生。

(5)对于本病的治疗,我们采取以杀菌解毒,强心利尿为主,结合对症治疗,收到一定效果。

具体方法:选用10%S·D,链霉素抑菌杀菌2次/日,连用3d。先用浓糖、Vc、安钠咖增加营养、强心、解毒和消肿。应用10%葡萄糖酸钙调节组织正常活动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网状系统,啬血管的疏密度。选用氟美松、樟脑、樟脑磺酸钠,新斯的明和Vb1,兴奋呼吸中枢和促进食欲的恢复。

对共济失调类型可以行走的病猪,用S·D针(0.08g/kg)和地塞米松混合肌注,2次/日,连用3~5d,治愈率达85%~90%。对于四肢麻痹,心脏衰弱,眼睑明显水肿类型,按病仔猪15kg体重,用25%葡萄糖40ml,10%安钠咖30ml,地塞咪松2ml,10%S·D30ml,Vc10ml,混合一次静注,连用3d,治愈率达80%以上。

通过上述防治措施,全市仔猪水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实践证明此综合防治措施可行。

猜你喜欢

水肿病兽医局断奶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对标一流 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访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谢卓
2019年2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 元/千克 元/只
2018年11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 元/千克 元/只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
仔猪水肿病及其综合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