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痘的预防措施

2015-01-25顾汉娟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痘疹鸡痘肉用

顾汉娟

(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江苏沭阳 223600)

鸡痘的预防措施

顾汉娟

(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江苏沭阳 223600)

酷暑刚过,凉秋来临。鸡痘作为常见多发病,开始肆虐开来。文章在病因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近些年此病最新流行态势,阻碍鸡群发育,影响经济效益;皮肤型病症居多,粘膜型非典型化;继发感染严重,病毒顽固性强;仔鸡发病率增多,发病季节高度集中,同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鸡痘 综合防治 建议

1 前言

多年以来,鸡痘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致病病毒鸡痘病毒,可于残留鸡体内持续繁衍下去。经患病的病畜,散落的痘痂,是重要的致病载体。而且残留痘痂上的致病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能力,短时间内不易被清灭。此种病害造成的影响,是持续的、慢性的。近些年,此病呈现的流行态势与过往几年存在不少的差距,为诊治此病带来不小的难度。文章综合各研究资料,分析最新流行态势,针对性提出控制措施,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2 病因分析

鸡痘的病原体为鸡痘病毒,此病毒与鸡群中流行,与蚊虫叮咬血液传播,有着很大的关系。资料证实,感染鸡被蚊虫叮咬,蚊虫可持续带毒达10~30d。长时间的带毒,可间接叮咬其他家禽诱发大面积的此病传播。除蚊虫叮咬之外,鸡群有恶癖、啄癖、外伤;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营养不良,等等,都可成为此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此外,研究证实,此病没有及时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此病发病率更高一些。

3 流行特点

3.1 阻碍鸡群发育,影响经济效益

根据临床表现,鸡痘可细分为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临床分性,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病变来判断。这些年,不同病型间的感染率,以皮肤型感染病例居多。典型症状可见鸡冠、肉鬓、眼睑等处,出现大小不同的痘疹。个别病例中,大腿、泄殖器、翅内侧等处,出现少量的痘疹。近几年,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鸡痘,以皮肤型为多,它在鸡冠、肉髯、喙角、眼睑等处形成痘疹,有时仅在大腿或泄殖腔周围及翅内侧皮肤上见少量痘疹。痘疹病初为灰白色小点,后迅速增大形成米粒及绿豆粒大的灰黄色结节,表面凹凸不平,逐渐形成干而硬的结节,内有黄色脂状糊块。也有极少数病鸡头部结节互相连接,融合形成大片黑色厚痂,俗称“铁头痂”。有皮肤型鸡痘时,虽在发病鸡群中仅占 5%~20%,而且有的在皮肤上的痘疹数量很少,但往往整个鸡群表现采食减少、明显消瘦、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症状,此种情况主要发生于育雏期和育成期,严重时有害影响往往是终生性的,甚至全群失掉了饲养价值。

3.2 皮肤型病症居多,黏膜型非典型化

近些年来,走访鸡痘发病病例。发现感染病例中,多数以散发性为主,而且同一区域内反复流行。发病鸡场数量增多,约占到饲养鸡场的15%左右。在上述的三种病型中,皮肤型感染病例居多。之前较为常见的4周龄以下的黏膜型痘疹,发病个例有减少趋势。

在发生数量上,较前几年,黏膜型病例有锐减趋势。同时,呈现的典型临床症状,也日趋非典型化。非典型性病变,集中在喉头、大气管等处,呈现大量的黄色干酪物或脓性分泌物。同时,在上述黏膜处汇集了大量的灰白色丘疹结节,导致病鸡呼吸困难。这些症状的变化,极易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相混淆,为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难度。此外,还出现鼻腔炎症、呈现浆性分泌物,频繁甩头、擦拭喙部等,非鸡痘的典型症状。此类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此病的诊治难度。

3.3 继发感染严重,病毒顽固性强

鸡痘感染病例中,与蚊虫等吸血昆虫有着很大关系。同样,不能忽视皮肤及黏膜损伤感染等诱发途径。而且,经损伤诱发的感染病例,多数为肉眼所不能察觉的。在蚊虫非猖獗时期,此途径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这些年,鸡痘感染病例中,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的病例有增多趋势,其中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病例尤为居多。鸡痘病毒在干燥痘痂皮中存活时间很长,而且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养鸡场的鸡群一旦发生鸡痘,则以后会连年发生。有些养鸡户在发生鸡痘后,若继续在原场地鸡舍中养鸡,则以后每年每批都会发生鸡痘,这是鸡痘病毒抵抗力强大的表现,要充分认识这一特点。

3.4 仔鸡发病率增多,发病季节高度集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肉用仔鸡很少有鸡痘感染病例。所以在例行的免疫程序中,肉用仔鸡一般不在其列之内。但是,这些年肉用仔鸡感染病例的数量日趋增多,占到了仔鸡饲养鸡群的10%以上。肉用仔鸡感染病例中,皮肤型居多,直接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诊治不及时,喉部、气管等处严重病变时,可导致病死率增加。经鸡痘感染的病例,多数增重速率降低,耗料量增加,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近些年,鸡痘病例日龄提前。汇总所有感染病例中,最早病例出现在3日龄,多数在15~30日龄。而且,所有品系中肉用仔鸡日龄普遍偏低,在发病率上较其他品系概率更高些。鸡痘早些年发病不分季节性,但是近些年流行季节性明显。就肉用仔鸡而言,春末夏初就有感染病例,冬季寒冷育雏舍时有发生。此病潮湿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皮肤型鸡痘,常见雏鸡、育成鸡和产蛋鸡,而黏膜型鸡痘多发生于育成鸡,又以秋冬季发生较多。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消毒

感染鸡群,诊治不及时,鸡痘病毒可残留鸡体内,并持续繁衍下去。经患病的病畜,散落的痘痂,是重要的致病载体。而且残留痘痂上的致病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能力,短时间内不易被清灭。由此,所有感染的鸡群,待过的鸡舍,应严格消毒管理。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每批进之前严格消毒,彻底清扫。并使用消毒药剂,彻底喷施。甲醛、过氧乙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必要情况下,可提前用上述消毒药剂熏蒸。然后封闭鸡舍3周以上,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4.2 药物预防,科学防病

目前,药物防治尚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市场上防治此病多采用中成药,如痘克、痘康散等,临床防治效果明显。但部分养殖户使用效果不理想。所以,要尝试使用西药。在用量、时机、效果等诸多方面要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治疗经验。

4.3 计划免疫

4.3.1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接种鸡痘弱毒疫苗,是预控的关键所在。日常较常使用的鹌鹑化弱毒细胞冻干活疫苗、皮肤型二价鸡痘苗、皮肤型二价鸡痘苗等,都有很好的接种效果。接种方法以刺种方法最佳,可安排在2~4周龄首免,剂量为1羽份。二免安排在12周龄左右,刺种,剂量为2羽份。具体接种剂量的控制,可根据稀释倍数来控制。部分地区,此病严重疫区,可考虑提前1周龄进行。重灾区的产蛋鸡,可考虑开产前进行三免。肉用仔鸡,重灾期,首免可提前到1~7日龄,剂量用1羽份。使用的接种疫苗,以国产弱毒冻干苗接种效果最好。可以说,不同日龄阶段的鸡,均未有不良反应。

4.3.2 规范接种步骤

稀释疫苗用的杯子、刺种针等用具,经煮沸后干燥,禁止使用消毒药剂消毒。使用的用具,尽量多备几套,以备中途更换使用;例行接种疫苗的前后2d,尽量不要带鸡消毒。但是,在此之前,应制定程序化的带鸡消毒工作,减少空气中致病菌的含有量,避免使用疫苗被病菌所污染,影响接种效力。接种成败,有一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情况下,接种后1周,在刺种部位会出现小点红肿,逐渐形成谷粒大小的结节,到后期出现一干痂。如果出现这样的表现,基本可判定接种成功。经判定接种失败,必须要重新进行接种。如果有接种部位,出现干酪样物,可能是遭受细菌性污染的可能,针对病因做好预控措施。

[1] 张家峥,牛桂玲,田林华,等.肉仔鸡鸡痘的危害及防治[J].山东家禽,2002,(6):34-35.

[2] 苏寿华,章国忠,张凤琴.肉仔鸡群暴发鸡痘的发病特点及紧急抢救措施[J].山东家禽,2002,(7):41.

[3] 李春红.结膜型鸡痘病的诊治[J].当代畜牧,2002,(10):12.

猜你喜欢

痘疹鸡痘肉用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疡医大全》治疗痘疹内服方药规律研究*
浅析秋冬季鸡痘的预防及控制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谈秋冬季鸡痘的预防与控制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