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2015-01-25张二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病料产房流行性

张二林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张二林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以及脱水为临床症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猪流行性腹泻首先出现在比利时、英国等的猪场,此后,猪流行性腹泻在欧洲、亚洲的很多国家与地区开始流行。近些年来,我国也流行本病。猪流行性腹泻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该病。

1 病因

病毒经口鼻感染后,直接进入小肠,其他的脏器中没有发现病毒的增殖。因为病毒增值首先损伤细胞器,进而造成细胞机能的障碍。肠绒毛萎缩,导致吸收表面积逐渐减少,小肠黏膜的碱性磷酸酶含量也会显著的减少,从而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导致腹泻,属于渗透性腹泻。严重时腹泻引起脱水,引起病猪死亡。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以及猪流行性感冒等都是有腹泻症状。常见上述病原体单独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一感染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甚至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1.2 饲养管理过于粗放

猪舍的保温通风设施不够健全,湿度太大,饲料营养不够均衡,卫生消毒不彻底。

1.3 药物的滥用

猪群保健计划不科学,不对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乱投药,导致发病时产生了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传染源就是发病猪与带毒猪。通过直接与健康猪接触或其排泄物间接接触健康猪而感染。

2.2 传播途径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经口腔进入是其中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是该病还能够经呼吸道进行传染,并且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

2.3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发病,架子猪、哺乳仔猪以及育肥猪都是十分容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猪群,发病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3 临床症状

主要再现水样腹泻或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精神委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d可自愈。

4 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5 实验室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无明显差异,要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方法。检测方法有免疫电镜法、免疫荧光法、间接血凝试验、ELISA法等。比较常用的是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

(1)免疫电镜法(IEM):IEM法既可用已知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高免血清检测未知抗原,又可用已知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2)免疫荧光法(IF):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日前应用最为广泛。

(3)间接血凝试验(IHA):朱维正等用细胞培养的PED病毒致敏醛化权酸化红细胞,建立了IHA诊断PED法,并用IFAT法进行了比较,检测了病愈后20d~2个月以上的93份猪血清,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43%和89.25%,IFAT法比IHA法更敏感。

(4)EL1SA法:ELISA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从粪便中直接检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日前应用也较为广泛。

6 防控措施

6.1 未发病猪

(1)在寒冷的季节来临前,使用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苗对母猪群进行普遍防疫二次,间隔两周,以后每三个月就防疫一次。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此外,在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加强一次。仔猪在产出之后,尽快吃到初乳。

(2)合理地安排母猪群进行生产,尽量地选择在冬天来临前进行产猪,避免在年前年后进行产猪,体改母猪产房的温度,达到20℃之上。产仔箱也要达到33℃之上,避免温度发生大起大落的现象。还要避免贼风的侵袭,导致猪着凉。此外,母猪进入产房走之后,要进行全身消毒,产前也应该严格执行,尤其是乳房的消毒。

(3)合理地进行日常消毒,严格地执行猪场消毒制度以及产房每日消毒制度。

6.2 发病猪场

6.2.1 母猪

(1)使用病料返饲措施,让怀孕母猪群尽快地全部发病,尤其对于怀孕85d之前的母猪群,尽快地促使母猪产生相应的抗体。返饲指的是在发病猪场采用病料来喂母猪,其实就相当于人为使用病毒来感染母猪,使母猪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母源抗体来达到保护下一代仔猪的目的。返饲的要点就是在返饲之后母猪的反应程度。在返饲之后有反应猪的数量是越高越好。使用与返饲的病料最好是在发病之后的17~18h病猪的粪便、小肠以及大肠,喂前病料还要添加抗生素,放置在0℃~8℃的环境中作用5h,来抑制杀死其他细菌,再进行饲喂。一般每一头猪饲喂病料在5g左右,在病料来源不足的时候,要先喂临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母猪,再喂养怀孕104d之前的怀孕母猪,与此同时,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弱毒疫苗2头份/头。在母猪发病之后,可饲喂庆大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等抗菌的药物,防止细菌病的发生。

(2)采用疫苗紧急防疫:全群后海穴注射5头份流行性腹泻+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在2周之后以同样的剂量加强免疫二饲料当中,可饲喂大剂量黄芪多糖以提高免疫力,提高疫苗抗体滴度,连用7~10d,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6.2.2 仔猪

(1)仔猪生下之后,立即口服免疫胃流轮三联弱毒疫苗,1头份/头,与此同时肌注1头份,2h后吃奶。这样做在临床上,不能避免仔猪发病,但能够推迟发病时间,据观察,不免疫疫苗时,出生后第2~3d就发病,病程3~7d,死亡可达100%,而应用后,发病推迟到5日左右,病程也比较短,大约2~3d,死亡率明显下降,仔堵存活率可达到70%左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2)病仔猪所采取的措施:首先要口服补液应用口服补液盆+5%葡萄糖+0.1ml阿托品+1万单位庆大霉素+黄芪多糖0.5g。每次补液20ml,每日三次。同时要保持猪场干燥,规模化猪场产房多为高床饲养,在地面、走廊铺撒生石灰,禁止用水冲洗猪栏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干净;提高母猪产房的基础温度,达到20℃以上,产仔箱达到33℃以上,避免温度大起大落。

(3)流行中后期采取的措施:在流行后大约25d左右尚未得到彻底控制时,初生仔猪就不要进行疫苗口服免疫了,因此l此时母猪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口服疫苗会中和掉初乳中的抗体,从而仔猪缺乏相应的保护,引发新一轮发病。

6.3 哺乳母猪

产仔前对母猪用温水进行全身消毒,特别是母猪乳房区域,反复消毒,达到去除病原的目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或药物,例如黄芪多糖。

6.4 加强消毒

特别是产房内消毒不要忽视,可用生石灰对地面和床下消毒,使产房内保持相对干燥其他厂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大消毒,一日一次。

猪流行性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饲料不清洁、变质等因素容易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数天内可危及整个猪舍或猪场。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因此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于洪泽,宿秀菊.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4):23-25.

[2] 甘振磊,汤德元,李春燕,等.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的研究[J].猪业科学,2010,(12):122-123.

猜你喜欢

病料产房流行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