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环境建设及疾病防控策略

2015-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猪只病原粪污

引 兄

(青海海南共和县黑马河乡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共和 813200)

规模猪场环境建设及疾病防控策略

引 兄

(青海海南共和县黑马河乡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共和 813200)

1 改善猪舍空气质量

将粪、尿分开处理,采用机械化通风模式,利用空气对流与负压换气的通风原理将室内空气迅速抽走,将其排出室外,同时,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进行空气更换,让空气流动起来,以确保猪舍内的空气得到有效改善。

2 加强规模猪场的规划与设计

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低效闲置的土地兴建养殖场,并要避开生活水源。

场地内应设计合理坡度,确保排水顺水顺畅。同时,应选择与农田、林地或鱼池较近的地方,以利于粪污及时行到利用,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设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把污染物利用。与防止污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应根据当地环境的容量和载畜量,以及周围农田对污水的消纳能力来设计养殖规模。

3 减少养猪的粪污排放量

做好粪污排放处理,对养猪的工艺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加强对猪舍内小环境改善,降低单位产量的粪污排放。合理设计生猪营养配方,降低粪尿残留养分的粮中添加除臭剂,例如,沙皂素、活性炭等,从而减少粪便中硫化氨的产生。

4 加强粪污的利用

将粪尿用作肥料,待其干稀分流后运出场外,可以制成绿色有机肥料,有效促进农牧结合与农业良性循环,同时,粪尿水必须要通过处理后才能得到协调发展。鼓励支持大中型养殖企业建设畜禽粪污贮存、雨污分离、大中型沼气等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开展沼气集中供应、发电、制作有机肥料,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农牧循环良性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养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5 加强猪场环境建设

加强对猪场外部环境的处理,多植树种草来改善猪场及其周围的小环境。每栋猪舍之间可以种植高大落叶树及速生树,场场区外可以种植防风林,场区内空地可以种植花草、蔬菜等。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场区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此外,还应加强对猪场内部环境的处理,控制好猪舍内部的温度、湿度,搞好猪舍卫生,做到经常巡视、定期打扫,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猪舍内的环境污染,从而促进生猪生长发育。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幅度大,西北多沙尘天气,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养猪要因势利导,注意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

6 做好猪场管理,降低疾病发生和蔓延

6.1 控制温度

春季时要预防低温的应激,因为低温会使仔猪行动缓慢,易诱发腹泻或排稀软粪,而成猪和育肥猪虽然变化不明显,但在10℃以下的气温下,猪体激热增多,猪只会为了维持体温而增加采食量,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此外,温差太大且低温还容易导致猪只感冒,诱发细菌性疾病。

6.2 控制湿度

猪舍要尽量保持干燥,如果将猪只置于高温度(80%以上)的环境饲养,会加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如果在低湿度(30%~40%)条件下,容易导致猪舍内尘土飞扬,空气质量下降。在春季加上低温影响,更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传播、蔓延,给养猪造成更大的损失。此时,如果进行喷雾消毒,则可在空气净化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提高舍内温度,较好地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6.3 控制饲养密度

猪舍内饲养密度过大会使猪的生活环境极度恶化。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持续的应激会使猪防护反应减弱,诱发消化紊乱、神经兴奋等疾病,降低生产性能。过密饲养还可使猪只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舍内空气质量下降。

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猪舍内堆积的大量粪尿、洒落或吃剩的饲料等都会导致粉尘污染和大量细菌繁殖,因此,猪场应做到及时清理粪尿,清理、清扫槽内及圈舍地面残剩饲料。通风换气就是排出或稀释舍内污浊的空气,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春季气温不是很低,尤其在目前规模化养殖的情况下,这项工作不容忽视,否则呼吸系统疾病会频繁发生。

6.4 重视消毒,切断猪病传播途径

在养猪场,有时虽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中存在传染源。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进而致病。通过消毒、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疫病传播途径,能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春季病原微生物繁殖变得活跃,要对猪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净化。对于猪舍内部消毒,平时每周2次,染疫后要每天消毒1次。消毒方法:畜禽舍彻底清洗干燥后,全面喷洒3%烧碱溶液或1∶3 000百毒杀等消毒剂。

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及化学消毒。物理消毒是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因素有机械除菌,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超声波过滤等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机械消毒煮沸消毒和焚烧消毒及火焰消毒及阳光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是指应用各种化学药物抑制各种有害毒物及病源微生物,基本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刷洗、浸泡、喷洒、涂抹等。生物消毒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或除去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于土壤,水和动物及物体表面消毒处理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法,生物消毒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发酵产热以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发酵法,堆集法等必须做到尽量早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特点,针对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特点,消毒对象特点,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选择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副作用小,不损坏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定,价廉老百姓易于接受推广又快使用方便的消毒剂,如饮水消毒场选用的漂白粉,消毒畜体表面时毒性比较小的又对畜体无害作用的新洁尔灭,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药物,同时还要着重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和剂量,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有机物的影响消毒液的接触时间,消毒操作规范。

猜你喜欢

猪只病原粪污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