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场疫病发生的原因

2015-01-25张学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猪只猪舍猪场

张学平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漯河 462300)

浅析猪场疫病发生的原因

张学平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漯河 462300)

目前,一些规模猪场由于在运行体制、生产管理、防疫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信息不畅、猪场间缺乏信息沟通,没有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及监测手段等,使疾病多发,出现了疾病流行增加的趋势,给规模养殖业主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引种不科学

在引种前,对欲引种猪场有无疫病流行了解不够,把关不严,没有做相关疾病检疫,引进了健康水平不高的种猪。有的猪场就根本没有隔离设施或即使有也没有应用,多数猪场引种不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测。种猪引进后不进行隔离观察和有效的病原检测就混群饲养,引入的后备猪如果带毒或在运输过程感染带毒而进入猪场,则疾病发生是必然情况。

一些猪场某些疾病散发且持续不断,得不到足够重视,没有及时对猪群进行有效净化,使得新引入的后备猪持续感染,且向外排毒,从而使得疾病无法根除。

另一方面,许多商品场的种群来源不固定,多途径购买种猪,又缺乏必要的隔离检测手段,致使不同地域间、不同繁育体系间疫病的传播越来越多。

2 饲养环境污染严重

养猪业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粪便、污水和有害气体。

多数猪场与周围环境中的村庄、交通主干道、其他畜牧场等的隔离不够理想,场内生活区、管理区与生产区的隔离距离也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生产区内猪舍间距离不符合起码的隔离与通风要求,更有甚者是许多猪场根本没有隔离舍,猪只发病后与正常猪只饲养在同一栋舍内,人为可导致疾病的传播。

有的饲养小区一户挨一户,粪便、污物处理重视不够,粪便、污水漏天排放,臭气熏天,更有把粪便堆积在猪舍周边地带,严重污染环境。病死猪又不及时处理,偷偷将病死猪到处乱扔,人为造成疫病传播和扩散;医疗垃圾到处乱扔;猪舍内饲料粉尘蒙蒙如雾等等。

有的猪场内杂草丛生、粪便成堆、污水横流,蚊蝇、老鼠成群结队等有害生物滋生的现象,致使粪便中的大量病原菌对猪场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易于疾病的发生和扩散;如果不重视有害气体对猪舍内空气的污染,尤其在冬季保暖的情况下,许多猪舍内臭气扑鼻,氨味刺眼,导致了呼吸道病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猪只的健康生长。

在有些猪场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猪舍建造不合理,不同年龄的猪混合饲养在一栋猪舍内,更缺乏粪污处理设施。尤其是密集型栏圈饲养,舍内温度、湿度、灰尘、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数量均不能达标,使病原微生物在舍内通过猪只间的密切接触、空气、污水及人员活动的传播,使疫病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栋猪舍内或全场迅速传播。这种“流水式”生产管理方式不利于防疫灭源,易于传染病由较大猪只向小猪传播,病原体在这种连续继代的条件下,毒力增强,导致重复和混合感染的发生。同时这种“流水式”和大通间式猪舍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和彻底空栏,只能进行日常带畜消毒,不能进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栏大消毒,从而导致疫病的大扩散。

3 消毒不严格

有些养猪场(户)不重视消毒工作,消毒次数少或者干脆不消毒。而有的一味追求消毒的作用,每天消毒几次,造成猪舍潮湿和猪舍内微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使一些疫病的发生。也有一些养殖户没将污物、粪便等清理干净,就喷洒消毒液,起不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预防性消毒措施不严,或消毒时出现一些技术操作失误,如消毒浓度、消毒方法不对,消毒池消毒药水长期不换或根本没有消毒药,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等。

4 免疫不科学,兽药使用不当

缺乏免疫监测和药物正确使用意识,造成免疫程序的混乱、不合理和药物使用的盲目性。这种情况在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认为疫苗注射多多益善,特别是在一些新建猪场,免疫程序排的在保育结束时还无法打完,又不重视疫苗类型和使用方法,长此以往,势必造成隐患。过于迷信疫苗的作用,任意加大免疫剂量,图便宜滥用未经批准的假劣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最终免疫失败。许多猪场只知道免疫,至于免疫效果怎样,不去考虑或无条件考虑,这种对免疫效果检测的缺乏,是疫病防疫体系中最大的缺陷。

由于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免疫程序不科学,防疫注射操作不规范,常出现免疫力不高和带毒污染现象。如有的因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出现母源抗体干扰;有的因免疫剂量不足而出现抗体生成量太少;有的在免疫接种期间没有停用药物添加剂,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有的养殖场户将疫苗空瓶随便乱丢,有的在疫病阴性时注射活疫苗等等,易造成污染而引发相应疫病。

在猪病治疗中,急于治愈采取大剂量、超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长期用药形成耐药性,不按疗程用药,使病得不到治愈。另外不注意药物的配伍,含同类的几种药物同时使用,引起中毒;盲目使用最好的抗生素等药物,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得病原产生耐药性或者变异,结果是钱花不少,疾病没有控制,还造成抗生素残留。

认为猪不管发生什么病,任何病都一定有相应的药可以治。以为只要懂得给猪治病,就会养猪了。不知道猪的病毒性疾病根本无药可治,就是有药可治的细菌性疾病,由于药物的滥用,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更何况现在的猪病大多是混合感染,少有单一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也少见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用药治疗越来越难。在一些养殖小区,或养猪专业村、乡等,许多养殖户集中拥挤的小区内,一旦发生传染病,谁也不能逃脱。许多养猪场户买预混料、疫苗、兽药就知道便宜,不计算投入产出比,不知道用优秀高效产品能赚更多钱,喜欢用所谓的砷制剂、高铜制剂、镇静剂及“瘦肉精”等,结果,猪抗病能力下降,害人害己。

5 设施不健全

猪舍冬天不保暖,夏天无降温设施,特别北方冬天温度低,仔猪由冷应激发生腹泻;为了保温又把门窗封得很严,舍内不通风,有害气体增多,常发生呼吸道疾病。

6 管理缺失

缺乏严格管理意识,片面强调人性化管理,没有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有些大型猪场对自己单位建立的食堂形同虚设,实行对外承包经营,随意在市场采购肉类。有的猪场则是员工随意回家吃饭休息,人员随意出入,甚至有些技术人员还兼职一些个体户、饲料公司、搞药品推销等,回来后不经隔离消毒随意进入生产区,这样的管理体制势必引来大祸临头。

在一些规模化猪场,自己的本土人才总认为是自己的,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培养,甚至心存不相信态度。有病时专家请了一大堆,但由于对本土缺乏了解,所以诊断不一,钱花了不少,结果是疾病依然不能控制。由于对自己人才缺乏重视,在消毒等工作程序上做得不够彻底,留下隐患;技术水平的缺陷等也造成在采样送检、疫苗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导致检测失败、误诊等等。

体制和管理缺乏系统性考虑,造成饲料和养殖的脱节,使得猪场防疫在群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的水平下显得无能为力。有些猪场自己的饲料厂和猪场分开,进行独立核算,又规定猪场必须使用自己内部饲料,片面追求饲料成本的最低化,饲料厂为了自己的效益,不执行科学配方,原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却无止境的在饲料配方上面做文章,饲料原料发霉,预混料过期,使得猪场疾病多发是自然的事情。

7 监控不力

缺乏监控意识和有效的检测手段,不能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有机结合,出现误诊。同时由于缺乏了解,不能对疫病做出及时预报和有效的防范。许多猪场只认眼前利益,认为实验室的建立运行成本高,短时间也看不出明显的效益,所以,不舍得花钱建立实验室,兽医临床诊断只是在感性的判断和经验中徘徊。许多新建猪场都是年轻兽医主事,临床经验浅薄,往往造成误诊,延误时机。同时也由于对预防兽医缺乏了解,疾病档案、疫病诊断记录等不全,不能对疫病危险及时做出预报,使得疫病来临时束手无策。

8 盲目投资养猪业

应该承认,有时候,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一些在其他领域淘到金的有勇之士也纷纷瞄准养猪业。他们既不懂饲养管理,也不懂疫病防治,更不理会市场行情,单凭着一股脑的热情和冲动,将资金投向了这个行业。尤其是现今国家对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强,包括一些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的风险,使得很多圈外人士对投资养猪业产生浓厚兴趣。殊不知,规模化养殖不比一般的散养,它对管理的要求、对技术的要求都是严格的。盲目从业,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而是来自于是否掌握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缺乏对疫病防治的起码意识,最终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养猪场要想养好猪必须改变思路。建立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改变饲养环境,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和抗体检测,保持猪场有高滴度的抗体。定期对猪场进行保健或定期对猪场进行病原菌的净化,可使猪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只猪舍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