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用扬州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5-01-25陈光伟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换羽种鹅产蛋期

陈光伟

(江苏灌云县畜牧兽医站,222200)

种用扬州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陈光伟

(江苏灌云县畜牧兽医站,222200)

扬州鹅是江苏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中等体型,生长速度快,比较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营养丰富,并且肉质中含水量较低,非常适宜加工成成品。目前,养鹅业已经成为灌云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鹅养殖已经成为畜牧经济的主要来源。为了给养殖户提供优良的品种,下面简述一下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1 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雏鹅死亡率高,易生病,饲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1 雏鹅的生理特点

1.1.1 体温调节能力差

刚刚出壳的小鹅,身上的羽毛比较稀薄,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没有调节能力。随着雏鹅的生长,羽毛逐渐丰满,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1.1.2 生长速度很快

雏鹅的生长速度很快,在放牧的条件下,2周龄体重就可以达到出生体重的4.5倍,6周龄就可以达到20倍之多。

1.1.3 消化系统还不完善

雏鹅的消化管很短,消化吸收能力很差,体质较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

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1.2 雏鹅的饲养管理

1.2.1 育雏方法

雏鹅的育雏方法主要取决于保温方式和热源的来源,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自温育雏和平面供温育雏。自温育雏比较适合养殖数量少的农户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普遍采用地面或者网上平养的方式。

1.2.2 雏鹅的饲养

雏鹅的饮水,雏鹅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作潮口。1~3日龄的雏鹅饮水中最好加入水溶性复合维生素或者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提高雏鹅的抵抗力。在出壳后12~24 h要开食。开食晚了,会影响雏鹅体力的恢复。雏鹅熟悉了采食和饮水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逐渐增加青绿饲料和青菜叶的喂量。雏鹅在1周龄以内饲喂6~9次/d,大约3 h饲喂1次;第2周,每天饲喂5~6次。精料和青料可以分开饲喂,可以先喂精料,后喂青料,防止雏鹅挑食。随着雏鹅放牧能力的加强,可以适当减少饲喂的次数。

1.2.3 雏鹅的管理

雏鹅对温湿度要求较高,1~5日龄要求27~28℃,相对湿度为60%~65%。随着生长,可以逐渐降低温度,到16~20日龄左右可以完全脱温,在20℃~22℃之间就可以了。随着日龄的增加,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气体的浓度增加,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雏鹅对光照比较敏感,0~7日龄提供23~24 h的光照时间,8日龄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直到利用自然光照。

雏鹅的放牧要根据季节不同,开始放牧的时间也不同,春季育雏,4~5日龄可以开始放牧,夏季可以提前1~2 d,冬季可以适当推迟。放牧的距离要根据日龄的增加而增长,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逐渐增加放牧的时间,减少精料的饲喂量,降低饲养成本。

1.3 雏鹅的选择

雏鹅育雏结束以后,要进行一次选种,体重较大的公鹅,中等体重的母鹅留作种用,把体重小、有伤残、有杂色羽毛的个体淘汰,进行育肥。公母鹅的留种比例为1:4,留种的这些个体进入育成期饲养。

2 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5~30周龄为种鹅的育成期。根据育成期种鹅的生理特点,把育成期分为育成前期、限饲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2.1 育成前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前期是指5~16周龄,这个阶段的青年鹅生长发育快,还有经过幼羽到青年羽的第二次换羽,需要的营养物质多,此期不要过早的粗放养殖,要根据放牧草地的牧草质量的好坏,逐渐减少补饲的次数,逐渐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使青年鹅发育充分,顺利进入控料饲养的阶段。

在10~11周龄对种鹅进行第二次选择,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型外貌进行选择,把生长发育慢,体型小,腿部有残疾的淘汰掉。

2.2 限饲期的饲养管理

限饲期是指17~22周龄,在这个阶段对种鹅进行限制性饲养,控制种鹅的体重,防止过肥,使其发育为产蛋体况,适时达到性成熟。同时,锻炼其耐粗饲的能力,延长种用年限,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2.2.1 限饲的方法

对于种鹅的限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减少饲料的喂量,另一种是控制饲料的质量,降低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种鹅大多一放牧为主,一般多采用后者。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灵活的掌握饲料的配比和饲喂量,达到控制种鹅体重的目的。

在限饲期间要逐渐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每日的饲喂次数可以有3次改为两次,尽量的延长放牧的时间,饲喂量可以减少50%~60%,饲料中添加米糠、酒糟等填充物质。

2.2.2 限饲期的管理

限饲期虽然减少了给料次数,但是补料时间应该在放牧前2 h或放牧后2 h,防止种鹅因为饱食或者养成放牧后就有精料而不愿意采食青草的习惯。放牧期间要对鹅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等情况仔细观察,对体弱、有伤残的鹅要及时隔离,单独饲喂,直到恢复体况。

育成期的种鹅常在5~8月份,气温比较高,要注意防暑,尽量避开中午的酷暑放牧。休息的场所要有好的水源,便于饮水和戏水。要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水槽、料槽等,定期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2.2.3 第3次选择

在限饲期结束,对种鹅进行第三次选择,把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良好,体重、体型符合品种要求,健康状况良好的留作种用。公鹅要求体型大,体质强健,雄性特征明显,两眼有神,胸部宽深,腿部强健有力。母鹅要求中等体重,颈部细长、清秀,臀部宽广、丰满,两腿结实,间距宽。

2.3 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种鹅在开产前60 d进入恢复期饲养。种鹅经过限饲,体质较弱,此期要提高补饲日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的含量在15%~17%之间,蛋白质质量要高,氨基酸要平衡。经过大约20 d的饲养,种鹅的体重恢复到育成期前期水平,此时种鹅开始换羽。为了节省换羽时间和饲料,可以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结束以后,就进入产蛋期。此期的饲养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产蛋前期、产蛋期和休产期。

3.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种鹅在产蛋前期生殖器官已经发育较好,常常出现衔草做窝的现象,这说明已经临近开产。

3.1.1 日粮的配合

放牧的鹅群既要加强放牧,又要换用产蛋期饲料进行补饲,并逐渐增加补饲量。对于舍饲的鹅群,要注意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尽快恢复种鹅的体质,为产蛋积累营养物质。

3.1.2 注意光照

种鹅在产蛋期要增加光照来提高产蛋量。一般在临近开产的时候,开始增加光照,用6周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最后达到每天16~17 h(自然光照+人工光照),一直持续到产蛋结束。

3.1.3 公母比例要合适

为了提高种鹅的授精率,不仅要考虑种鹅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还要有适宜的公母比例。种鹅配种一般多在早晨和傍晚在水中进行,提供理想的水源可以有利于提高授精率。在母鹅有求偶行为的时候,就要做好各项配种工作。为了提高授精率,减少公鹅的饲养数量,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3.1.4 饲养管理

在产蛋前期要逐渐增加饲料的喂量,一般用4周的时间过渡到自由采食,在生产中要注意不要补饲太多,以免导致开产早,影响种用年限和授精率。还要进行一次驱虫,并同时进行小鹅瘟等疾病的预防免疫工作。

3.2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2.1 日粮配合

种鹅进入产蛋期后,产蛋量逐渐增多,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蛋白质的水平要增加到18%~19%。种鹅每日补饲三次,早、中、晚各一次,饲喂量的多少可以根据鹅粪情况来确定,如果鹅粪粗大、松软、一拨就可分成几段,说明青料、精料比例适合;如果鹅粪细而硬,断面呈粒状,说明精料饲喂量多,而青饲料过少,容易造成种鹅过肥而降低产蛋量;如果鹅粪颜色比较浅,不成形,说明饲喂量太少,营养缺乏,要增加补饲量。

3.2.2 舍饲为主,放牧为辅

产蛋期的种鹅采用放牧和补饲结合的方式比较适合。但在产蛋期放牧时要注意,选择路近平坦的草地,路上要慢慢驱赶,上下坡不要让其拥挤,以免跌伤。产蛋鹅行动迟缓,在出入鹅舍、下水时,要呼号或者用竹竿稍加阻拦,让它们有秩序的出入禽舍和下水。不要让鹅群在有污染的水中洗浴和交配。对于自然交配的鹅群,要早晚各防水一次,有利于提高种鹅的授精率。

3.2.3 防止窝外蛋

在母鹅开产以前,要对母鹅进行调教,让它们养成在产蛋箱产蛋的习惯。母鹅一般在下半夜至上午10时左右产蛋,因而上午10时以前不要外出放牧,要在鹅舍内补饲,10点以后再外出放牧,而且不要太远,要方便部分母鹅回窝产蛋,这样可以减少种蛋的流失。在放牧以前对鹅群要仔细观察,对于即将产蛋的母鹅,要送其回窝产蛋,产蛋后就近放牧。

3.2.4 控制就巢性

母鹅在产蛋期间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就巢性,影响产蛋量。对于出现恋巢的母鹅要及时隔离,使用“醒抱灵”等药物让其醒抱,恢复产蛋。

3.2.5 提高种公鹅的种用价值

母鹅的产蛋率低,如果授精率再不高,就会影响经济效益。除了饲养管理条件、适时配种等因素可以影响授精率外,还和种公鹅的一些因素有关。要保证留种的种公鹅的质量,对于有缺陷的要及时淘汰。公鹅有争雄的行为,常常为了争先配种而啄斗致伤,严重影响种蛋的授精率,一定要注意管理。其次,公鹅换羽也会影响配种。

3.3 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种鹅的产蛋期一般为7个月左右,产蛋期结束就进入了持续时间较长的休产期。进入休产期的种鹅,要以放牧为主,饲料中的营养水平也要相应降低,这样既可以控制种鹅的体重,又有利于种鹅的换羽。种鹅自然换羽时间长,也会影响开产的整齐度。为了缩短换羽时间,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蛋的整齐度,可以采用人工强制换羽。

在休产期要对种鹅进行选择,对那些产蛋率低的母鹅和种用价值低的公鹅要及时淘汰,并补充新的后备种鹅,然后重新组群。种鹅的休产期也较长,在休产期可以进行人工活体拔羽绒2~3次,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换羽种鹅产蛋期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
新兴麻鸡父母代的饲养管理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