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托幼机构125796例儿童肥胖症的调查结果分析

2015-01-24王宏丽林广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托幼肥胖症妇幼保健

王宏丽 林广起

(辽宁省朝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某市托幼机构125796例儿童肥胖症的调查结果分析

王宏丽 林广起

(辽宁省朝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本市城区集居0~6岁儿童肥胖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旨在对儿童肥胖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或避免该病对儿童期甚至到成年以后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方法 2010年~2013年每年对所辖7个县(市)区的城镇托幼园所0~6岁儿童进行全面体检,年度平均体检率为98.2%。诊断标准:应用WHO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值,并参照《儿童保健学》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儿童身高/体质量值超过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诊断为肥胖,并分为轻、中、重度肥胖。结果 本市城区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平均患病率为5.2%,轻、中、重度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4%、1.4%和0.5%,其轻度、中度、重度肥胖儿构成比分别为64.2%、26.0%和9.8%;儿童年龄别肥胖症患病率3岁内为3.2%,6岁组达到了6.2%,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3.92,P<0.001)。结论 本组调查表明,儿童肥胖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儿童肥胖重在预防,做到早期干预,且要“抓早抓小”,把握关键期,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儿童;肥胖症;普查;早期干预

为掌握本市城区0~6岁儿童肥胖症患病率及其肥胖程度,旨在提高人们对儿童肥胖症早期预防的意识,并在对儿童肥胖症进行科学地防治,尽可能做到早期干预,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于2010年~2013年间,全市对125796名儿童进行了肥胖症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0年至2013年“六一”前后本市城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检查数据,每年上报的儿童健康检查资料均为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儿保专业人员实地进行儿童身高、体质量测量及其健康评价后的相关数据。此资料由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年度上报省级业务指导单位一份。

1.2方法

1.2.1普查对象:全市城区托幼机构的0~6岁儿童为普查对象,每年进行全面体检一次,年度平均体检率为98%以上。调查年龄分为0~2岁组,3岁~、4岁~、5岁~、6岁组。

1.2.2全省统一“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统计表”,由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和资料统计工作,要求县、市两级每年10月底前将相关资料逐级上报上一级业务指导部门。

1.2.3全市所辖7个县(市)区均配有杠杆式儿童体质量称,要求儿童体质量测量准确读数不超过50 g;3岁以上儿童身高测量使用立式身高计,0~2岁儿童身长应用卧式量床进行测量,身高(身长)测量准确读数不超过0.5 cm。

1.2.4诊断标准:采用WHO 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2006年),参照《儿童保健学》即儿童按男、女的身高标准体质量值超过均值20%以上者诊断为肥胖;肥胖度分为轻度(21%~30%)、中度(31%~49%)、重度(>50%)。

1.2.5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儿童肥胖总患病率:本组资料共调查0~6岁儿童125796名(男童64533名,女童61263名),肥胖检出6567例,肥胖症平均患病率为5.2%。

2.2不同年龄别患病情况:0~2岁组肥胖检出86例,患病率为3.2%;3岁、4岁、5岁、6岁组儿童肥胖检出人数分别为910例、1283例、2127例、2161例,患病率分别为3.9%、4.4%、5.9%、6.2%;由此表明0~6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肥胖率有上升趋势。0~2岁组和6岁两组儿童肥胖患病率差异明显,且后者是前者的2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χ2=23.92,P<0.001)

2.3儿童肥胖程度及其构成比:在本组普查的125796名儿童中,检出轻度肥胖4215例,中度肥胖1710例,重度肥胖642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4%、1.4%、0.5%;而轻、中、重肥胖儿构成比分别占64.2%、26.0%、9.8%,约2/3儿童属于轻度肥胖,中、重度肥胖儿达1/3上。

3 讨 论

3.1儿童肥胖患病情况:肥胖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欧美国家儿童肥胖症发生率一般在20%;我国天津市2012年调查7岁以下儿童肥胖症患病率为8.2%[1];本组0~6岁儿童肥胖症平均患病率为5.2%;可见,小儿肥胖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其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3.2儿童肥胖患病年龄:本组调查显示,小儿肥胖各年龄组均可发生,0~6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肥胖患病率在上升,6岁与2岁内两组儿童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应值得关注。

3.3儿童肥胖症患病程度:本组研究表明,儿童肥胖轻度居多,中、重度肥胖已超过3成,从专业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经验和过程看,当儿童肥胖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其矫治是比较困难的,此提示预防儿童肥胖发生的意义所在。

3.4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大量相关调查显示,人们的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对肥胖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遗传因素虽然可以解释部分原因,但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对肥胖率升高的趋势有着更显著的意义。诸多研究表明,摄食过度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母孕期营养过剩,体质量增加过速,使胎儿体脂过多或出生体质量超重;婴儿期过度喂养,儿童期过食、贪食等均可成为肥胖的原因[2]。

3.5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国内外营养学家研究一致认为,小儿肥胖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危因素,成人肥胖又是儿童肥胖的延续。儿童肥胖的控制涉及到每个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呼吁全社会形成合力,加大对肥胖症的预防力度。

我国学者研究表明,肥胖小儿始发年龄多为4个月内,至6个月肥胖的发生率已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4~5岁时肥胖又显著增加,研究认为,生后第1年以及5岁内是脂肪组织积聚、肥胖发生的易感年龄,也是青少年和成人期肥胖早起控制的第一道防线[2],从而提示预防小儿肥胖的重点应放在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预防肥胖的最佳时机是体质量处于超重期,将控制超重人数列为目前防止小儿肥胖发生的当务之急。

预防肥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孕期营养要均衡,避免营养过剩,以预防胎儿或新生儿体质量过重;其二,大力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有人研究认为,在婴儿期尤其是婴儿早期实行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的发生[2];其三,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其四,定期监测体质量,发现体质量增长过快,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对肥胖干预的关键是逐渐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其膳食趋于合理和均衡,只有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1] 刘冬冬,李卫芹,刘功姝,等.天津市24343例7岁以下儿童肥胖水平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46-3647.

[2]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等.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9-327.

R725.8

B

1671-8194(2015)35-0134-02

猜你喜欢

托幼肥胖症妇幼保健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0-3岁托幼机构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北京托幼服务亟待成长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