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管符合率

杨 平

(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湖北 沙洋 448200)

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

杨 平

(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湖北 沙洋 448200)

目的 探讨分析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与CT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二者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比较发现,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46.7%,CT扫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6.7%,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扫描检测,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扫描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采用X线与CT扫描结合来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X线;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腰椎间盘各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破坏椎间盘的纤维环,使得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于相邻脊神经根,从而使人体产生腰痛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影像学技术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如X线、CT扫描等。为了探讨分析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与CT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二者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各占总数的63.3%、36.7%;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48± 5.4)岁;病程在3个月~16年,平均病程(5.8±4.2)年;膨隆型有14例、突出型有23例、脱垂游离型有16例、Schmorl结节型有7例,各占总数的23.3%、38.3%、26.7%、11.7%。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与CT扫描检测,X线检测采用的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500 mA大型X线摄影机,主要拍摄部位是患者的腰椎正方和侧方;CT扫描主要扫描部位是患者的L3~S1椎间隙及L2~3椎间隙,每个椎间隙均扫描四层;检测完毕后重读X线平片和CT片。

1.3评价标准。X线检测:①X线平片示腰椎间隙呈明显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现象;②腰椎发生明显的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侧弯畸形现象;③椎体后下角骨质出现增生或后翘突起现象;④椎管或椎间孔内发现游离骨块影;⑤发现Schmorl氏结节[2]。CT扫描检测:①CT片示椎体边缘有形成明显的唇样骨赘;②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发现密度与椎间盘相一致的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影;③硬膜外脂肪和硬膜囊发生受压移位现象;④神经根出现明显的增粗、移位或湮没现象;⑤突出的椎间盘或钙化、或滑移、或游离脱落在椎管内;⑥椎管狭窄明显[3]。

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比较发现,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46.7%,CT扫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6.7%,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扫描检测,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扫描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其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组织突出所引起的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遭受刺激和压迫所造成的。腹压增加、突然负重、腰姿不正、妊娠、受寒或受潮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发因素[4]。从病理变化角度,可以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及Schmorl结节型四种类型,其中,膨隆型的主要特点是纤维环部分发生破裂但表层完整,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即可缓解;突出型的主要特点是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一般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脱垂游离型的主要特点是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入椎管内或处于完全游离状态,必须要接受手术治疗;Schmorl结节型的主要特点是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到椎体松质骨内,其症状较轻,一般无需手术治疗[5]。目前,临床上一般都是采用影像学技术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X线在椎体整体观和腰椎生理弧度与椎间隙情况的检测中较为实用,但其仅能提示病变,而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椎间盘病变所引起的;而CT扫描由于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椎间盘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局部的细微变化情况,所以其在我国更为普及。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46.7%,CT扫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6.7%,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扫描检测,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扫描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用X线与CT扫描结合来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1]刘妍,张敏.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27):5657.

[2]王爱英.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4):317-318.

[3]徐乐定.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4,16:3566-3567.

[4]燕良斌.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30-31.

[5]李振.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501-502.

R681.5+3

B

1671-8194(2015)23-0129-01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管符合率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