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所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高凝血栓导管

宋 波

(蓬莱市中医医院,山东 蓬莱 265600)

PICC所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宋 波

(蓬莱市中医医院,山东 蓬莱 265600)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所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6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4例发生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例与置管位置改变有关,2例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1例与肿瘤高凝状态有关。结论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包括高凝状态,置管位置改变及患者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日常护理及自身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PICC;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预防措施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近年来新兴的临床静脉输液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PICC有减少反复静脉输液穿刺的痛苦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堵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严重[2-3]。现对我院血液肿瘤科96例PI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找出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并予以总结其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入组患者为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血液肿瘤科行PICC治疗的患者,其中发生静脉血栓的共有4例,男性2例,女性2例,肺癌2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置管时静脉均选择贵要静脉,留置时间3~12个月,置管长度40~48 cm。静脉血栓形成位置均为上肢浅静脉。处理过程:4例患者中3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1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缓解不明显,予以拔管后以尿激酶共120万单位溶栓治疗后好转。

2 结 果

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例与置管位置改变有关,2例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1例与肿瘤高凝状态有关。

3 讨 论

3.1原因分析

3.1.1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目前已有诸多的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包括血小板数目较正常人高,D-二聚体升高等。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通过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产生促凝血因子,或者直接活化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也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而PICC导管作为体内异物不利于血液流通,均可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认为肿瘤是PICC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可能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有关,并不一定是化疗药物的作用[4]。

3.1.2化疗药物的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多以化疗为主,而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对血管有伤害,如顺铂、长春瑞滨、环磷酰胺等,其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及血管内皮损伤,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即使是在置管后,对于血管内皮的损伤仍然存在,而加之异物的作用,致使置管者更容易发生血栓。

3.1.3患者自身因素:PICC置管后需要患者经常进行握拳锻炼,以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血栓发生,而部分患者往往忽视握拳锻炼的作用,加上血管内导管的刺激,致使静脉血栓更容易形成[5]。

3.1.4导管位置变化:在PICC置管日常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导管外滑现象,而这一变化,加之化疗药物的作用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常使之更易发生血栓[6]。

3.2预防及护理措施:PICC是目前肿瘤科常用的输液方式之一。这一输液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药物对浅静脉的刺激,而静脉血栓作为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成为临床的常见难题之一,因此,必要的预防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PICC置管的患者必不可少。

3.2.1减少血栓形成的诱因:①操作前首先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情,从而避免患者过度紧张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穿刺后送管困难的现象[7]。②为了增加置管的成功率,减轻穿刺及送管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需在局部麻醉下操作。③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导管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严格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④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操作者娴熟的技术与穿刺的成功率有关,从而减少静脉损伤。

3.2.2合理选择导管: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要基于患者的血管粗细,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较粗的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同时避免因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致血管内膜损伤形成微血栓[8]。

3.2.3选择穿刺部位: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远端静脉,最常用的是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同时需注意为了避免造成静脉微血栓,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3.2.4置管期间护理:①每天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或碘酊、乙醇消毒1次,评估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及局部炎性反应等;②提醒患者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同时为了促进置管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要加强置管侧手部的活动;③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④告知患者身体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感觉时要及时报告,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照顾;⑤根据患者不同的机体情况对患者的血栓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对可疑血栓形成的患者行血管彩超检查;⑥每次输液前先回抽检查有无血栓,正确有效地封管可减少血栓的形成,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总之,临床上,PICC置管后形成血栓的概率很小,有报道称发生率为2.47%,但却使患者从心理上抵触这一输液方式。因此,加强预防措施及日常护理工作,是PICC置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Haglund NA,Cox ZL,Lee JT,et al.Ar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Adverse Events in Status 1B Patients Awaiting Transplantation o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Milrinone?[J].J Card Fail,2014,20(9):630-637.

[2]刘聿秀.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

[3]Sharp R,Cummings M,Fielder A,et al.The catheter to vein ratio and rates of 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patients with a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5,52(3):677-685.

[4]张春玲,吴婉英,杨方英.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9):49-50.

[5]代莉.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86-287.

[6]吕秋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36-37.

[7]Qiu XX,Guo Y,Fan HB,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pontaneous dislodgment in oncolog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 J Nurs Studies,2014,51(7):955-963.

[8]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1-3.

R543.6

B

1671-8194(2015)23-0122-02

猜你喜欢

高凝血栓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