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5-01-24唐明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尿糖饮食血糖

唐明智

(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唐明智

(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我院周边社区86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将收集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遵循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遵医情况及血糖干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缺乏日常护理知识和获取护理知识的途径,6个月后,干预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监测结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家庭护理;遵医行为;血糖控制

我国的多种慢性疾病均呈现发病率持续升高的趋势,其中糖尿病不仅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且年轻化的趋势也极为明显,而众多研究显示,高血糖的长期存在对多系统器官均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鉴于上述情况,对糖尿病的干预极为必要。而护理作为对糖尿病干预程度较深的临床方式,其模式选取价值极高,本研究我们就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周边社区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0岁,平均(58.4±12.3)岁,接受住院治疗者20例,门诊患者2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例,合并其他疾病者3例。干预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7~71岁,平均(58.6±12.6)岁,接受住院治疗者21例,门诊患者2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例,合并其他疾病者3例。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方法。调查方面与方法:接受调查的86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问卷式对附近社区86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①糖尿病患者日常自我护理认知情况,包括对足部、眼部、治疗用药及基础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②糖尿病患者对日常自我护理知识的获取途径,包括治疗医师、相关疾病杂志、报纸及网络媒体等;③糖尿病患者的其他护理影响方面,包括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用药合理程度与外界其他方面的支持程度等。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并进行遵医行为问卷调查登记,制定遵医行为量表,并以此量表为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检查是否准时、饮食控制干预情况、运动及药物干预效果、自我检查控制情况等。

1.3护理干预方法

1.3.1心理干预措施: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加之存在的经济负担重、长期服药及血糖反复等情况的存在,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往往表现较为明显,导致其出现质量信心度降低等情况,因此应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精神安慰以及社会支持,能得到多方位的心理护理,愉快接受治疗护理。

1.3.2药疗护理:此类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严格无菌,精准注射,服药告知患者按要求。观察低血糖等药物反应。疗效及不良反应或药效不佳时,及时反馈医师。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慌、出汗、抽出及昏迷等低血糖相关症状的出现,对于可能出现的低血钾表现,如瘫软无力等也给予密切监护,同时积极监测患者的血糖及尿糖水平,时刻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1]。

1.3.3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干预方面,应注意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的细节干预,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应告知患者注意戒烟戒酒。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也要注重营养均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1.3.4血、尿糖检测指导:患者血糖、尿糖监测,(正确选择监测试纸)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于每月进行1~2次的血糖监测,而对于控制不佳者则需加强监测,达到每周监测1次。同时除对患者进行血糖及尿糖的检测方式指导外,对于家属也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告知,并告知其检测的重要性[2]。

1.3.5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干预中,运动疗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控制体质量,减少肥胖,因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共同督促或陪伴老年人参加适当运动。每天做不影响心脏功能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也应选择在餐后1~1.5 h,20~30分/次,每天一次更好。

1.3.6强化家庭干预理念:糖尿病作为需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家庭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应加强患者家属的影响性干预。通过印发宣传小册子、小范围讲座、家庭随访、电话热线、微信解答等形式,让家属接受到相关知识。另外,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自我监测方法,对于用药的基本知识也达到细致的掌握,同时使其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救知识。护士建立患者档案资料,跟踪服务,让家属监督管理,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然后将两组患者的遵医率(包括按时检查,饮食监控、坚持运动、药物疗法、血、尿糖监测等项);6个月后病情控制情况[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次)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1.5,数据分析方法为t检验(计量资料)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遵医情况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干预组43例患者中,有34例(79%)按时检查,36例(84%)饮食监控,33例(77%)坚持运动,37例(86%)药物疗法,36例(84%)血、尿糖监测 ;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27例(63%)按时检查,25(58%)饮食监控,15例(35%)坚持运动,32例(74%)药物疗法,13例(30%)血、尿糖监测;P值<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上述方面遵从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组:空腹血糖(5.38± 1.8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5±1.17)%,低血糖发生次数(3.24±2.53)次;对照组:空腹血糖(8.60±3.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6±1.54)%,低血糖发生次数(9.34±3.11)次。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上述的各项血糖控制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因需长期进行治疗,尤其是需长期进行饮食方面的控制,因此此类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其疾病的控制影响尤其大,而此类患者因需长期于家庭生活过程中进行疾病干预控制,因此家庭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4]。我们利用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大幅度的提升对于糖尿病及其性格知识的认知程度。再次过程中,患者的健康意识,尤其是对于疾病相关方面及不良心理情绪方面的自我调控也进一步加强,做到严格医疗护理及各项要求。做好合理用药、自我保健、家庭支持等遵医行为能很好的控制病情。数据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情况及疾病控制效果更为突出,从而肯定了家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5]。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达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又能缓解医院工作压力,节约卫生资源,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1]佟欣,王娟.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504-505.

[2]陈凤娇,陈朝霞.糖尿病的家庭护理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34.

[3]屈学勤.高血压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9.

[4]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

[5]张翠芬.重视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938-939.

R473.5

B

1671-8194(2015)20-0264-02

猜你喜欢

尿糖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春节饮食有“三要”
尿糖与血糖也会不统一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数字“尿糖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