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

2015-01-24徐全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血液状态发生率

徐全凤

(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

徐全凤

(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认知、情绪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平均(4.21±1.30)分,并发症发生率7.55%,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平均(7.42±1.52)分,并发症发生率26.42%,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增加心理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心理护理;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在临床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产生的代谢紊乱,使患者能正常经肾脏排出含有毒物质或其他体内代谢生成物的尿液,减轻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状态,维持生命[1]。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否则悲观情绪和恐惧感影响心理变化,易产生并发症,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在实践中发现,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入选时排除智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入选者得到有效调查表。入选者包括男62例,女44例,年龄24~67岁,平均43.4岁。原发病包括急性中毒2例,急性肾衰3例,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5例,梗阻性肾病7例,慢性肾炎24例,糖尿病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41例,病程2 d~12年,平均7.4年。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疾病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提供空气流通、整洁、干燥、舒适的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和化验检查结果,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和进行血液透析术的技术处理。

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血透前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用相关知识耐心讲解,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舒适及其程度、原因,减轻患者的压力和恐惧,鼓励其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接受血透治疗。透析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多倾听、鼓励和安慰,指导患者活动肢体消除不适,消除患者紧张和烦躁,允许家属陪伴和交流,保持患者积极饱满的心理状态。透析后,通过交流进行健康保护教育,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给予患者精神鼓励。整个过程也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家属宣讲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将经济、恢复程度等担忧在患者面前进行善意的隐藏,使其配合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使患者处于没有焦虑、放松、安全的环境,保证整个透析治疗顺利进行[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采用国际焦虑量表进行改良后评价[3],从睡眠情况、疼痛度、舒适度各维度评定,0~4分表示状态佳,4分以上表示有焦虑存在,得分越高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平均(4.21±1.30)分,对照组平均(7.42±1.52)分,t=0.6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共发生感染等并发症4例,发生率7.55%,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26.42%,χ2=0.286,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中统计,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比未接受心理护理的对照组心理状态好,结论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根据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在透析前后全程渗透心理护理,是合理的护理策略。

分析影响患者心理舒适度的原因,血液透析需要在一个陌生的封闭的空间进行,治疗过程会产生较明显的疼痛刺激,这些环境、生理的改变引起患者心理、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舒适。如果患者心理脆弱,很容易变的消极,影响治疗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本次研究采用了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整个护理中改变以往的程序化态度,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心理处于安全、轻松的舒适状态,有利于鼓舞患者治疗信心。

透析过程中,对血液透析的认知、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的例次处于正性的应激阶段,本研究观察组从透析前、中、后分别在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前期对疾病和透析过程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进行最佳配合,学会在透析中及透析后适当放松,以正性情绪对待治疗,所以疼痛程度、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透析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减少。积极的情绪放松了穿刺的疼痛,减少了对体内交感神经的刺激,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减少,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胸痛等刺激物质减少,即使透析中因血压、循环血容量产生不适,也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而被分解[4]。

综上所述,正确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焦虑,提高疼痛阈值,增强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1]董风,王锋,金飞,等.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1(10):899-892.

[2]窦海川,杨立明,王洪,等.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47-49.

[3]廖迎春.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4,10(4):285.

[4]冯业燕.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3,12(7):269-271.

R473.5

B

1671-8194(2015)20-0253-01

猜你喜欢

血液状态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