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脑瘫患儿静脉穿刺中的作用

2015-01-2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恐惧感脑瘫儿科

田 果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1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致的综合征[1]。目前,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两种方法,而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家属对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娴熟精湛的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临床工作。2014我科共收治34例脑瘫患儿,在静脉穿刺时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脑瘫患儿中,女18例,男16例;年龄1个月~4岁;入院时肌张力异常者6例,语言障碍者3例,姿势异常者5例,运动发育落后者20例。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均给予心理护理,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95%,降低了护患纠纷,更好地完成了临床护理工作。

2 护理

2.1 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问题 (1)家属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信任感、焦虑紧张、恐惧感。(2)患儿的心理问题:因疾病的原因,本身就很痛苦,面对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多表现为缺乏安全感、紧张、恐惧,甚至哭闹不止,抗拒治疗。

2.2 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措施

2.2.1 告知家属相关疾病知识,做好健康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如书面文字、口头宣教、板报、图画、工休座谈会等向家属解释患儿所患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所需花费及预后情况等,消除其焦虑紧张及恐惧感。

2.2.2 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耐心倾听家属的陈述,并给予指导意见;操作前向家属解释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断治疗可能造成的后果,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对患儿加以关注,态度要沉稳和蔼,除询问病情外,还要体格检查,给予抚摸面颊、小手等爱抚动作[4],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同时多与家属交谈,除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外,要多交谈与孩子有关的各方面的情况,并为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条件,增加其信任感,穿刺更易成功。

2.3 患儿心理护理措施

2.3.1 拥有安全感:0~6个月左右的婴儿缺乏安全感,非常需要母亲般的爱抚,因其不会说话,无法用言语表达心理需求,需要护士常进行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及逗笑,使其享受温柔的怀抱,从而产生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切忌突然从父母怀中强抱过来进行穿刺。

2.3.2 克服恐惧感:6个月~4岁的患儿,识别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已经可以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沟通,感知能力迅速完善,心理活动也开始活跃,甚至有些患儿可以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虽对输液缺乏具体的感受和了解,但对穿刺已经有了“疼”的概念,对这个阶段的患儿,护士更应多关心体贴,根据其性格进行引导,避免训斥、责备患儿,可通过与患儿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玩玩具、看画书等活动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帮助患儿克服对穿刺的恐惧感。并给予肯定的表扬式对话,如:你是个勇敢的小朋友!真棒!或由另外一比较配合的患儿做示范:“扎针一点儿也不疼,一下子就好了!”。同时对患儿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患儿哭闹时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如:告诉患儿“阿姨正在帮小朋友捉小虫子呢!”、“你看这个针翼像不像一个小飞机啊?”;或采用一些爱抚动作甚至患儿的特殊习惯和爱好来安慰患儿,进行操作时尽量动作轻柔、快速的完成穿刺,不让患儿感觉到疼痛,消除其恐惧感,为以后的穿刺打下基础。

2.3.3 观察患儿异常行为:脑瘫患儿病情复杂,要求护士多观察,留意患儿的各种行为特征,尤其是非言语行为如患儿动作、表情、目光、体态等,及时对患儿的心理需求做出估计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同时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因其已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情感体验,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应尽可能地在穿刺前与患儿进行沟通,解释进行静脉穿刺的原因,并在穿刺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谈论其关心的话题,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确保穿刺成功。

2.4 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形象以及整洁、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消除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陌生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恐惧心理。良好的形象是进行沟通的前提,护士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运用亲切美好的语言,来完成护患沟通。而温馨的环境有助于患儿更好地适应医院环境,缓解不适感,能更快地接受治疗,完成临床工作。(2)护士应具备诚挚的同情心、强烈的责任感,能够理解患儿及家属因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压力,能设身处地的为患儿及家属着想,赢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与理解。(3)掌握小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患儿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不断观察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多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沟通,倾听其意见或建议,灵活调整护理措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4)灵活运用各项沟通技巧,能够耐心的倾听与陈述。对不同患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多与患儿及家属接触亲近,使患儿及家属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被关心感。

3 讨论

儿科护理涉及范围广,涵盖了中西医儿科学,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特殊性。因其护理对象多为14岁以下儿童,一旦生病住院,既不能正确表达或无法表达自己的各项需要,同时其家人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医院环境的不适感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对患儿的心疼、愧疚感,以及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从而不能很好配合临床护理工作,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进而产生各种纠纷。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2]。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对家属以及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使其能够配合临床静脉穿刺工作,接受治疗,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家属的心理状态和由此而表露出的态度对患儿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和直接影响。父母过于紧张、焦虑,对患儿过分照看,在孩子面前夸大病情或对医护人员要求过高或加以指责,可转变为患儿对护士的愤怒与抗拒,拒绝吃药、打针等[3];因此对家属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是儿科优质护理的关键。

综上所述,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比较重要,尤其在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患儿及家长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更好地开展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李晓捷.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75-576.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3]戴晓阳主编.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

[4]周利文,张影,洪琦.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82 .

猜你喜欢

恐惧感脑瘫儿科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