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75例治疗体会

2015-01-23侯前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引流术脑组织

侯前亮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焦作 45415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实质血管的非创伤性自发性出血,多发生在50~60岁左右的高血压病人。通常在长期高血压或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的基础上出现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时发病。脑出血发病前多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随着现在影像学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在头部CT的辅助下即可明确诊断。我院2012-06—2014-06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患者,男46例,女29例;年龄35~79岁,平均54.2岁。发病后经头部CT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30~80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7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皮质下区出血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均<6h。均有明确高血压史。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偏瘫、二便失禁及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根据CT片出血最大层面确定穿刺部位、方向、深度(在避开外侧裂及重要功能区的同时选择离脑表面的位置为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针局麻后,切开头皮约0.3cm,以直径约0.3cm的颅钻按计划定方向钻孔,刺破硬膜后,以引流管沿计划方向缓慢进入至计划深度,拔出导针,可见暗红色血性液流出,用注射器缓慢抽出血肿量的30%~50%。接袋引流。穿刺6h后用生理盐水2mL+尿激酶4万U注入血肿腔,2次/d,直至血肿<10mL,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标准 发病后3个月对患者依据日常生活(activites of daily living score,ADL)神经功能预后标准进行疗效评定。ADL 1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 2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或可以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 3级:家庭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拄拐可行走;ADL 4级: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ADL 5级:植物生存。

2 结果

经头颅CT复查血肿明显减少至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平均拔管时间3.6d,平均住院时间为21d,无死亡病例。经头颅CT复查血肿明显减少至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以ADL法评估治疗结果,1级9例,2级21例,3级45例,无4级、5级病例。

3 讨论

3.1 术前 (1)手术时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在出血后20~30min形成,出血在1~2h停止,6~7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和脑水肿,开始对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害。有实验研究发现[1],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流可出现短暂的下降,其下降程度和出血量呈正相关。在出血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脑血流量亦逐渐下降。因此早期钻孔引流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脑局部血流,改善预后。研究证明,脑出血6h后周围脑水肿明显,现多主张在出血的超早期即6h内进行手术[2],以减轻血肿的压迫和细胞毒性损害。(2)手术指征:基底节区,脑叶出血>30mL、<80mL,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为本手术适应证。当出血量大,中线明显偏移,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时,应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于多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时血压并不很高(<160/100mmHg),开颅手术时再出血风险很高,在此种情况下,可行钻孔引流术。(3)手术定位:在有条件的医院,立体定向技术可提供精确穿刺点。在无立体定向条件的医院,可在测出穿刺点和穿刺方向时,能将穿刺方向延长线同对侧皮肤的交汇点也标出,为穿刺时提供一个客观的方向。(4)颅骨钻孔:颅骨钻孔的直径和引流管的直径要保持一致,这样可对板障形成有效的压迫止血,减少术后术区出血的风险,颅骨钻孔的方向和穿刺方向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引流管方向准确。(5)血肿吸除:建议血肿吸除30%~50%,吸除过多可能造成再次出现,还有可能吸出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影响预后。吸出血肿时切忌使用暴力,如阻力较大,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出。(6)再出血:通常认为血压过高、穿刺损伤、血肿抽吸用力过大过多过快是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3]。密切控制血压,穿刺时避开侧裂和脑表面血管,抽吸血肿时切忌暴力操作可有效的避免再出血,本组无再出血。

3.2 术后相关 (1)尿激酶:尿激酶能有效的溶解血肿块,促进血肿排除,我们的经验是生理盐水2mL+尿激酶4万U注入血肿腔,夹闭管道2h后开放,2次/d,至CT显示血肿引流满意。此方法对脑室内出血也适用。(2)术后血压:根据我们的经验钻孔后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可有效防止术后再出血。本组75例术后密切控制血压,无1例钻孔后再次出血发生。(3)术后进气:多是由于注射尿激酶时不注意所致,因此注射尿激酶时要找有经验的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进气。(4)拔管时机:引流管留置在3d以内时可在复查头颅CT致血肿消失时拔管;引流管留置超过3d,根据复查的头颅CT血肿量<10mL即可拔管,引流管保留时间越长,颅内感染的风险越大,我们的经验是不超过5d。(5)康复治疗:建议患侧的肢体康复治疗在48h内开始。超早期的康复治疗(48h内):(1)可刺激神经放电,维护神经功能;(2)可减少肢体萎缩,维护关节功能;(3)可增加机体微循环,改善心肺等各脏器功能[4]。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高。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在出血后20~30min形成血肿,出血在1~2h停止,6~7h后由于这种血肿占位挤压及血液分解产物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坏死、海绵样变性、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表明,超早期清除血肿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水含量无明显异常,神经元结构完整,细胞间轻度水肿,神经症状、脑电图迅速恢复正常。早期应用尿激酶可溶解、清除脑内血肿,并及时消除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挤压而造成的脑组织水肿、软化等继发损害,使病人能迅速恢复。微创钻孔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快速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1]Mendelow AD.Mechanisms of ischemic brain domage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1993,24(12):115-117.

[2]周国平,张东坡,王飞,等.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4):1 316.

[3]窦桂忠,刘福岭.微创尿激酶灌洗引流治疗脑出血31例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7,5(6):29-30.

[4]赵红军.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57-58.

猜你喜欢

尿激酶引流术脑组织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