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手操作技术在牙周内窥镜下刮治中的应用

2015-01-22杜玲郝春光赵海礁宋佳潘亚萍高玉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窥镜肉芽牙周

杜玲,郝春光,赵海礁,宋佳,潘亚萍,高玉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辽宁口腔医学研究所,沈阳110002)

·短篇论著·

四手操作技术在牙周内窥镜下刮治中的应用

杜玲,郝春光,赵海礁,宋佳,潘亚萍,高玉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辽宁口腔医学研究所,沈阳110002)

Application ofFour-handed Operation Techniquein SubgingivalCurettage ofPeriodontalEndoscope

选取22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44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22颗患牙。2组患者均进行牙周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其中观察组实施四手操作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进行非四手操作护理。分析2组治疗效率、患者满意度、感染情况。四手操作技术能提高牙周内窥镜下刮治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获得更好的疗效。

护理;牙周内窥镜;龈下刮治术;四手操作;无菌技术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是牙周炎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龈下刮治存在局限性,尤其对于深牙周袋、轴角处以及根分叉处的刮治,由于牙龈覆盖,无法直视下清除龈下牙石及肉芽组织,可导致牙石及肉芽组织的残留。

牙周内窥镜是集梯度折射率透镜、光学原理、光学材料、数字成像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型医疗设备。牙周内窥镜的探头可伸入龈下,根面影像经由图像传输系统传输至显示器,能使术者和助手对龈下牙石及肉芽组织进行精确定位,利用超声设备进行精细操作,准确地清除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避免过度去除根面牙骨质。近年来,牙周内窥镜下龈下刮治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我科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和磨合,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四手操作护理体系,即1位医生和1位护士共同配合为1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操作方法,能够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内窥镜下龈下刮治术的疗效。本研究拟对比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四手操作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的疗效,旨在说明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内窥镜下龈下刮治中的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选择: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断为重度牙周炎的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纳入标准:年龄35~65岁,无系统性疾病;每个患者选取2颗磨牙为研究对象,要求纳入研究的患牙至少有1个位点有5 mm以上深牙周袋,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以上,半年内未做牙周治疗,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排除标准:不能配合治疗者,不能定期复诊者。

1.1.2 器材:牙周内窥镜(GLOBALG3.DV3,美国Dental view公司),超声治疗仪(Piezon Master 600,瑞士EMS公司),Gracey刮治器(Hu-Friedy 121-018,美国豪孚迪公司),牙周探针(Hu-Friedy122-008 CP-15 UNC,美国豪孚迪公司)。

1.2 方法

1.2.1 分组及处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患者,22颗牙齿。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牙均进行内窥镜下龈下刮治,选取合适的内窥镜手柄进行龈下探查,同时运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超声龈下刮治,直视下去净龈下牙石和感染的肉芽组织,手工根面平整,3%双氧水冲洗。观察组采用四手操作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非四手护理方法,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医生和护士完成。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临床牙周指数,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治疗后3个月复诊时复查临床牙周指数。

1.2.2 评价标准:(1)治疗效率:记录2组的实际操作时间(从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的时间),通过比较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疗效;(2)患者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调查;(3)是否感染。

1.3 四手操作护理

1.3.1 术前准备:(1)环境准备[2]:确保治疗区域的整洁,将常用的器械、物品按规定摆放整齐。对医生接触到的地方,如灯把、按钮、三用枪手柄等,用避污薄膜包裹。低温消毒内窥镜纤维管。根据牙位选取合适的手柄连接内窥镜备用,安装时,为了保护纤维束,双管鞘中的透明管(纤维束)在左侧(即手柄沟槽内侧),蓝色管(水管)在右侧。安装完毕调节内窥镜系统主控制器上的水量及灯光按钮。术前仔细检查仪器的结构、性能是否完好,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安装超声波工作头,将超声的能量输出调至中挡。(2)患者的准备[3]:辅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调节适合光源位置,指导口腔含漱漱口液,为患者铺好胸巾,以减少诊疗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止患者衣物污染。(3)心理准备[4]:因大部分患者经传统治疗牙龈还有红肿、出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故护士应在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说明内窥镜下超声刮治术的目的、方法、预期可达到的效果、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治疗所需要的费用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细心地解释,消除患者焦虑心理,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术中护理:治疗开始时,护士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牙位,协助医生给患者戴开口器,使术区充分暴露。如果是女患者,先帮助其擦去唇膏或口红,并在患者口唇尤其是嘴角涂凡士林以减少刺激。护士右手持强吸引,贴近治疗区域的边缘,直接进入术区将血液及肉芽组织吸净。吸引管放置的位置以不遮挡医生的视野和及时、高效为原则。左手持三用枪,不时用空气吹口镜面,保证口镜面清晰。在医生进行牙龈下超声刮治的过程中,叮嘱患者头部不要晃动,不要随意抬手,不要惧怕超声时发出的声音。同时,护士应协助医生用口镜牵拉口角、保护软组织,以免软组织被超声工作头擦伤。超声龈下刮治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疼痛,以及面色、口唇颜色、面部温度改变等。重视患者的主诉,不时与其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尊重,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

护士在进行器械传递时,应注意动作精确,器械工作头应避免刺伤医生。器械在治疗台上应按照医生使用的次序摆放整齐,传递器械时应在患者颏下的区域进行,切忌在患者的头、面部传递器械,以防误伤患者。

传递的方法有双手传递法和单手平行传递法,器械在传递过程中不能发生碰撞,以防污染。尤其应注意的是医生在11~12点位置操作时,器械柄与患者口角连线应呈45°[5,6]。正确地传递和交换方法,可以使医生不必调整手指的位置去握持器械,只需直接握住护士传递过来的器械就可以正确的使用。这大大的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治疗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7]。

操作过程中,配合护士应及时用吸唾器吸去患者口内的血液、分泌物等,以保证操作视野清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患者浅牙周袋的部位袋内水流在根面与手柄平档之间不能呈现稳定地流动,应使用气枪头向牙周袋内喷水以提高超声工作头的效率。

炎症重或者有脓肿的部位会有严重出血和大量肉芽组织,将影响视野清晰,充足的水量冲洗和及时有效地吸走治疗区域的唾液和肉芽组织,会保持内窥镜头清晰。上颌磨牙远中根分叉往往在牙齿的根中三分之一,用器械进入远比用内窥镜困难得多。窄的根分叉及Ⅲ根分叉病变难以观察。护士可利用手中的吸引器扩大视野范围,帮助医生调节患者合适的体位,使这些难以窥探的牙齿部位得以有效地观察和治疗。内窥镜操作不是直视操作,它在放大的视野和聚焦、照明下进行,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唾液及分泌物,直接影响视野的稳定与清晰,而造成操作时的定位误差。

1.3.3 术后护理:治疗结束后及时调整椅位,让患者静坐1~2 min,防止患者因仰卧时间太长而感到头部不适。护士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等[8]。及时关闭内窥镜电源,内窥镜使用后应用细布擦净,如有严重污染,可用清理液清除后再擦干,切忌用乙醇或乙醚清洗,导致试剂腐蚀器械,造成损坏。内窥镜光学系统使用后应用专用镜头纸轻轻擦拭。使用后内窥镜手柄应及时拆卸,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消毒。剩余的蒸馏水应倾倒干净,丢弃一次性管鞘。光纤束为玻璃光纤导体,拆卸后妥善保存,切勿弯折,使用后应低温消毒。经保养后的内窥镜要放置在干燥、阴凉、无尘、无腐蚀、无可疑碰撞的地方,并罩专用防尘罩。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26.15±1.5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5.19±10.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牙周指标改善值的比较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D、CAL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10/11,90.9%)明显高于对照组(5/1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

2.4 2组患者感染率的比较

22个治疗位点中,观察组患者感染数为2个(9.0%),对照组患者感染数为5个(22.7%)。比较2组感染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但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牙周内窥镜的主要优势在于显示器实时图像辅助下的龈下治疗,可以在直视下完成龈下刮治,对于传统龈下刮治比较困难的部位,如根面凹陷、根分叉等部位,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对于深牙周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与李胡锐等[1]的研究结果相似。

内窥镜下行龈下刮治术是一项精细的操作,需要护士与术者进行熟练配合,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四手操作护理方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内窥镜下进行操作,术区被放大,故进行治疗时无论是操作者还是患者轻微的移动或体位改变都会给操作者的术野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医生视疲劳;内窥镜下配合超声进行龈下刮治,为了达到精确的治疗效果,要求术野清晰,因此,护士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血液等物质,保证操作者良好的术野环境,否则会增加医生的工作时间,降低医生的工作效率,拖延患者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四手操作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交叉感染及增加治疗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9]。协调的医、护、患位置关系,正确的器械传递方法和默契的医护配合是四手操作的关键。

综上所述,牙周内窥镜下龈下刮治术对深牙周袋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四手操作技术能够提高其疗效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实施内窥镜下龈下刮治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进一步重视并推广四手操作技术在牙周内窥镜下刮治中的应用。

[1]李胡锐,倪佳,黄雁红.牙周内窥镜下刮治与传统刮治对龈下牙石清除效果的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5):261-264.

[2]叶敏,孟波,孙书昱,等.显微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四手操作护理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1,10(3):160-162.

[3]刘畅,曾丽,郝晓鸣,等.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60-61.

[4]林崇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1-4.

[5]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口腔科四手操作中单托槽间接粘接正畸托槽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65-2666.

[6]王晶,李宪国,李英.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根管显微镜下取出断针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1,35(4):296-297.

[7]王黎莉.谈口腔四手操作技术中器械准备、传递和交换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12,18(8):157-158.

[8]王珊珊.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50-151.

[9]杨苏琴.四手操作在口腔内科门诊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142.

(编辑 王又冬)

R78

B

0258-4646(2015)01-0072-03

院级教学研究基金(J101593-14-01)

:杜玲(1987-),女,护师,本科.

高玉琴,E-mail:957508358@qq.com

:2014-11-05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内窥镜肉芽牙周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品读快乐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