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2015-01-21

关键词:心导管结构性护理人员

田 荣

(武汉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湖北 武汉 430060)

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田 荣

(武汉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湖北武汉430060)

目的 探析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心导管介入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结构性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结构性心理干预;心导管介入术;焦虑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狭窄,使心肌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时,心导管介入术被广泛运用,因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以及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优点。但有报道显示,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比如恐惧、焦虑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疗效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心导管介入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3~68岁,平均年龄(62.5±5.9)岁;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4~69岁,平均年龄(62.6±6.2)岁。两组患者的病程、手术方式等一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并且协助患者完成一系列检查,做好手术准备。观察组则运用结构性心理干预,通常情况下,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缺乏对手术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惧怕、恐惧手术的心理,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给患者讲解心导管介入术的手术过程、适应证、术后恢复、插管途径以及术前准备(饮食、皮肤)等多个方面内容,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手术过程,并且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处理应激反应对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患者的应激模式,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应激处理对策,让患者正确认识应激,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应激。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术前焦虑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让患者不要过度紧张,指导患者学会放松身心,比如鼻部慢频率呼吸、听轻音乐等,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3)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给患者介绍医院的设施、环境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帮助患者熟悉陌生的环境,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同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让患者无后顾之忧,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失调,稳定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点:(1)运用Zung焦虑量表(SA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与焦虑状态呈正比关系,即分数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1.23±10.22)、(50.46±9.8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38.23±8.47)、(48.67±10.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导管介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但是该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容易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等方面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愤怒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在心导管介入术中,患者出现负性情绪会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影响疗效[1]。所以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结构性心理干预,主要指的是以整体医学模式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结合健康教育和应激处理技巧,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综合干预方法[2]。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作用于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机体的焦虑程度,有助于稳定生理各项指标。此外,在结构性心理干预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指导患者学会正确应对技巧和方式,能够增强患者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焦虑评分较低,并且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3-5]。因此,临床上给予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结构性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1] 秦发伟,金 琳,李 敏,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应对研究[J].山东医药,2014,44(20):46-47.

[2] 张 熠.心理护理对我国PCI住院患者焦虑情绪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D].吉林大学,2015.

[3] 李进平. 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干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4.

[4] 郑小珍,敖艳凤,王菊廷. 人文关怀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06:475-477.

[5] 程 梅,张 芳.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病人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3776-3778.

本文编辑:徐 陌

R471

B

ISSN.2095-6681.2015.020.174.02

猜你喜欢

心导管结构性护理人员
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内径的对比研究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