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相关因素的分析

2015-01-21罗文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低血压

罗文荣

关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相关因素的分析

罗文荣

目的 分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为预防及远期使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闭塞率高,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闭塞率高,低血压组闭塞率高,水分增加过多者闭塞率高。结论 调查显示高龄、糖尿病、低血压及水分的控制对内瘘闭塞率有显著影响,故血透患者需加强血糖、血压及水分的控制,从而延长自体内瘘的使用寿命。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闭塞

目前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间质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肾脏衰竭,随着人们对疾病认知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接受透析治疗,其中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最常选用的肾脏替代治疗途径。而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推荐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AVF)为永久性血管通路,故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非常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63例血透患者AVF闭塞的相关资料,分组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动-静脉内瘘闭塞的诱因,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主要取自本院肾病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共计63例次内瘘闭塞(血栓形成)。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23~76岁,平均(51.5±1.5)岁。内瘘闭塞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47个月,平均17.8个月,透析8~13.5h/周,血流量180~280ml/min。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17例,多囊肾2例,痛风肾2例。内瘘血栓形成原因:透析过程中和/或透析后低血压21例;血管狭窄(血流量<200ml/min[1])9例;内瘘局部压迫时间过长3例;自身血管条件因素16例,其他原因14例。

1.2方法 (1)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①血压正常情况下动—静脉内瘘听诊杂音消失、触诊震颤未及。②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内瘘血栓形成(见云雾状或低回声团块)。(2)分组方法: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按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以及按有无狭窄分组,按水分增加情况分组,分别对比闭塞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年龄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在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根据年龄≥60岁及<60岁分为老年组(67例)与非老年组(90例)两组,其中老年组共34例次患者内瘘闭塞,闭塞率50.75%;非老年组29例次患者内瘘闭塞,闭塞率32.22%。提示老年组内瘘闭塞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糖尿病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在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糖尿病患者49例,其中24例次内瘘闭塞,非糖尿病组108例,其中发生内瘘闭塞39例次,糖尿病组闭塞率为48.98%,非糖尿病组闭塞率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压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在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透析过程中、透析后有低血压表现的患者38例,其中21例次因低血压内瘘闭塞,闭塞率为55.26%;其余119例患者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未出现低血压反应,其中42例次因非低血压原因发生内瘘闭塞,闭塞率为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按有无狭窄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在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存在内瘘吻合口及头静脉狭窄的患者 16例,其中9例次引起内瘘闭塞,闭塞率56.25%;其余141例无狭窄患者中54例次发生内瘘闭塞,闭塞率3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按水分增加多少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在157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透析间期水分增加>干体重5%的56例患者中发生18例次内瘘闭塞,闭塞率32.14%;其余101例水分增加<干体重5%透析患者中发生45例次内瘘闭塞,闭塞率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通路的维护对持续性血液透析起主要作用,充足的血流量是透析有效、充分的保证,结合本资料结果,老年人由于心脏储备能力差,对容量调节的顺应性下降,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这亦与老年患者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减退密切相关。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内瘘狭窄与闭塞的直接因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并发微血管病变[2],伴有血管神经损伤,且合并脂代谢紊乱,故常见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另外水分控制欠佳,超滤量单次过多使血容量下降,血液粘滞度增高,吻合口血流量减少,常可导致血栓形成。当然,血管通路狭窄是内瘘闭塞原因,血管通路狭窄有如下分型:(1)Ⅰ型狭窄(吻合口狭窄);(2)Ⅱ型狭窄(穿刺处狭窄),多见于内瘘成熟前过早使用,较易穿破静脉,局部形成血肿而机化闭塞[3];区域穿刺损伤血管壁[4],使静脉壁纤维组织增生,增加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3)Ⅲ型狭窄(血管汇合处狭窄)。

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护透析患者生命线至关重要,为了减少AVF的闭塞率,根据本资料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2)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量的增加(<干体重5%),超滤不宜超过体重的1%/h。正确评估干体重量,准确掌握透析的超滤量。(3)定期监测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和血液黏滞度等指标,针对部分高凝状态[5]的患者应积极使用抗血栓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等。总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各种对AVF不利的因素,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叶朝阳.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中国血液净化,2007,6(7):361~364.

2 王慧.娄晋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发展.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101~102.

3 巢志复.尿毒症透析和肾移植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4.

4 廖茂雷.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56~57.

5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6~47.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低血压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