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2015-01-17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33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阻滞剂使用率基层医院

房 勇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336000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房 勇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336000

目的:调查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用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我院ACEI使用率偏低,ARB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和ACEI靶剂量达标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 基本药物 调查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较之前发生了较大改变[1]。本文通过收集我科收治的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基本病因和用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2]中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2)入院时有严重呼吸困难伴颜面下肢水肿、肺部湿啰音,部分患者合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3)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4)心脏彩超提示左或右心或全心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脑钠肽(BNP)>1 800~2 500 ng/L。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者;(2)有全身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交流障碍者;(4)病例资料和基本用药信息不完整者;(5)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201例,女14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7.15±6.6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02例,Ⅳ级147例。

1.2 方法 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速尿、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硝酸酯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调查 本组349例患者因冠心病发病225例,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91例,因扩张性心肌病发病26例,其他7例,其中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见图1。

图1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调查表

2.2 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 我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欠规范,尤其是改善预后的药物使用力度不够。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我院ACEI使用率偏低,ARB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尿、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和ACEI靶剂量达标率分别为0.90%、1.75%,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的2.00%和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表2 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名称、使用剂量调查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主要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病终末期主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3]。而其中慢性重症心衰由于基础心脏病严重,合并症多,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使得疗效差,有些患者反复住院,治疗费用高,病死率或猝死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

我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主要基本病因是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本病因难以根治,应着重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生活方式控制、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劳累及受凉,控制各类感染。

我院在治疗及随访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1)药物方面:改善心衰预后基本用药,ACEI使用极少,ARB相对较高,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偏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离目标靶剂量相差甚远,病情稳定后加量偏保守。随访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金三角)基本药物1种或2种中断,随访中剂量一成不变,未作调整,远未达靶剂量,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较高。(2)临床医师方面:慢性心衰防治指南相关知识欠缺。仅注重患者住院过程中症状、体征改善,忽视了随访工作及出院后后续治疗。部分随访患者未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BNP监测以及心肺听诊。电话随访、主动预约随访极少。(3)其他方面:我院无固定慢性心衰门诊,我科无固定专人负责所有出院患者随访登记、统筹监管、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动态监测等,门诊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和BNP等监测未能纳入慢病报销范畴,当地慢性病管理社区网络机制建设欠完善(如慢性心衰一些基本药物卫生院或卫生所缺失或不能开),也一定程度影响患者随访质量[5]。

总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慢性重症心衰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1]杨钦山,梁海花,陈安球.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26-27,3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3]马汝驸.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5):22-23,25.

[4]钱禹林,陆培荣,姚品芳,等.CA125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5):28-29,31.

[5]曹雅曼,胡大一,王宏宇,等.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709.

(编辑落落)

R541.6

B

1001-7585(2015)22-3129-02

2015-04-13

猜你喜欢

阻滞剂使用率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维护和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探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