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超声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的临床价值

2015-01-16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B超室438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型良性恶性

宋 玲 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B超室 438200

三维超声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的临床价值

宋 玲 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B超室 438200

目的:评估三维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取三维超声诊断,观察患者的肿瘤形态与血流分布情况,记录血流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及正常者诊断参数的差别。结果:本组60例卵巢肿瘤患者,二维超声检出47例(78.3%),误诊13例;三维超声检出56例,诊断准确率为93.3%,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不同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块组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占8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恶性组的4.5%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恶性组血流分型以Ⅱ型与Ⅲ型为主;恶性组超声血流参数VI、FI、VFI均高于对照组与良性组(P<0.05),且伴随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VI、FI及VFI值在不断变大,三者呈明显线性相关(r=0.953,P<0.05)。结论:三维超声可从血管分布及肿瘤形态等方面为卵巢肿瘤患者提供相对丰富的诊断信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分布及走向,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为鉴别卵巢肿瘤性质奠定基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卵巢肿瘤 三维超声 鉴别 价值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1]。尽早检出、诊断与治疗是优化卵巢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为探究有效鉴别卵巢肿瘤性质的诊断方案,我院对收治的60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严格参照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n=38)与恶性组(n=22)。良性组: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7.1±2.3)岁;其中黏液性囊腺瘤11例,纤维瘤2例,浆液性囊腺瘤10例,畸胎瘤14例,伯勒纳氏瘤1例。恶性组: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9.3±1.9)岁;其中间质细胞瘤1例,浆液性囊腺癌10例,颗粒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1例,子宫内膜癌4例,库肯伯格瘤2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所有纳入观察组对象术前均未接受放疗与化疗处理。选取30例正常健康卵巢作为对照组,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25.1±2.1)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四维超声诊断仪器,设定为经腹凸阵三维容积探头,控制频率为2.0~5.0MHz。所有纳入病例均于术前7d内做超声检测。绝经前妇女避开黄体期。数据采集过程保持设置条件完全一致。三维取样后,作立体重建,观察患者卵巢肿瘤回声状况及结构,观察乳头、包膜及分割等特征,鉴别卵巢肿瘤性质。作三维超声半定量分析,重建三维多普勒超声血流图,观察病灶区域血管走向及分布。随后作三维超声定量分析,记录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血流指数(FI)。

1.3 诊断标准 血流分型,Ⅰ型:肿瘤病灶区域可见短条状或弧形血管,内部未见血流分布;Ⅱ型:肿瘤内部可见稀疏血管,分支简单,走向平直;Ⅲ型:肿瘤内部可见丰富血管或血管网,分支复杂,走向非规则,周边可见血管包绕。血管参数,VI>3.4,FI>38.1,VFI>1.3则诊断为恶性肿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数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60例卵巢肿瘤患者,二维超声检出47例(78.3%),误诊13例;三维超声检出56例,诊断准确率为93.3%,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不同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患者血流分型对比 卵巢良性肿块组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占8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恶性组的4.5%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恶性组血流分型以Ⅱ型与Ⅲ型为主,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血流分型对比〔n(%)〕

2.3 各组患者三维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比 恶性组超声血流参数VI、FI、VFI均高于对照组与良性组(P<0.05),且伴随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VI、FI及VFI值在不断变大,三者呈明显线性相关(r=0.953,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三维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比(±s,%)

表2 各组患者三维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比(±s,%)

VFI对照组30 0.534±0.270 20.530±1.801组别n VI FI 0.252±0.130良性组38 1.134±0.198 23.782±1.324 0.526±0.095恶性组22 3.872±0.241 41.331±1.6101.542±0.116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主要采取超声诊断方案[2]。传统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与血流状况,依然是卵巢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案之一。但也有报道研究资料显示,常规二维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性质方面特异性与敏感度均有限,且无法清晰显示病灶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3]。而采取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卵巢肿瘤病灶区域形态特征,且具备较强的立体感,可明确空间位置关系,同时图像直观、清晰,可显示肿块内部细微结构,包括微小乳头状突出区域形态特征、大小及数目,病变基底部分的宽窄表现及三维血管分布情况等,较常规超声而言,可提供相对丰富的诊断信息,同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低。但当前临床上对其应用报道仅局限于肝脏肿瘤模块,在卵巢肿瘤方面的研究数量则相对较少[4]。

早期较多学者主要依靠肿瘤内部血管数量来计算VI,对医师操作经验要求高,则易受主观因素影响[5]。而伴随定量与半定量分析软件的诞生,医生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出卵巢肿瘤内部血流参数,客观性更高。且有研究资料表示,常规二维超声对直径长度低于2cm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较易漏诊,三维超声对卵巢肿瘤囊性肿物内壁及表层细微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可直观立体显示囊性肿物内壁光滑度、包膜厚度、乳头大小数目等指标,在良恶性肿瘤鉴别方面参考价值更高。卵巢肿瘤组织类型一般比较多,且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现象,通常表现为相似、一致的血流特征,因而影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而采取三维超声检测,可计算出肿块内部血流参数,有较好的重复性。本文中,恶性肿瘤组患者肿块内部VI、FI及VFI参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与良性组,且恶性组血流分型主要为Ⅱ型与Ⅲ型,提示可将Ⅱ~Ⅲ型血流分型及血流参数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综上,较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而言,三维超声可从血管分布及肿瘤形态等方面为卵巢肿瘤患者提供相对丰富的诊断信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分布及走向,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为鉴别卵巢肿瘤性质奠定基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郑红雨,沈桂新,韦玲华,等.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1):21-24.

[2] 肖贤,张恒,周盼妍,等.三维超声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4,14(7):852-854.

[3] 郭琳娜,黄帆.卵巢肿瘤二维及三维超声形态学诊断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16(3):282-284.

[4] 陈桂琴,张丰,马建红,等.三维超声在卵巢囊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82-1684.

[5] 孙丽娟,吴青青.三维超声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5):390-392.

(编辑杨阳)

R445.1

B

1001-7585(2015)12-1642-02

2015-03-19

猜你喜欢

分型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