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5-01-16宗道然游丽陆俊蒋旭九胡继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脓毒后叶素性休克

宗道然游 丽陆 俊蒋旭九胡继梅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1 急诊科 2 普外科 464000

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宗道然1游 丽2陆 俊1蒋旭九1胡继梅1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1 急诊科 2 普外科 46400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h、24h、72h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h、24h、72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AP)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有效维持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垂体后叶素 脓毒性休克 治疗

脓毒性休克是指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死亡率很高(40%~80%)[1]。在临床上近年来血管加压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为血管加压素[2,3]。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脓毒性休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危重病学会欧洲危重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外科感染学会制订的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4],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大出血无法止血、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妊娠期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7±10.5)岁。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7.2±10.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6±1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控制感染病灶等常规对症治疗,休克时间在6h内的患者根据“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中的治疗方法给予液体复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泵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0.03μg(kg·min)的初始剂量逐渐增加,根据个人情况,最大剂量不超过0.6μg(kg·min);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0.02Umin的初始剂量逐渐增加,根据个人情况,最大剂量不超过0.06U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h、24h、72h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h、24h、72hMAP、CAP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1mmHg=0.133kPa。

组别n时间心率(次min)MAP(mmHg)CAP(mmHg)对照组30治疗前128.1±14.7 65.3±12.5 12.1±2.0 9.5±2.7治疗后6h123.7±15.2 71.1±6.3 10.3±2.1治疗后24h105.4±12.8 75.3±6.2 10.6±2.0治疗后72h97.3±10.7 82.7±5.6 10.9±2.2观察组32治疗前126.4±15.2 67.5±11.8 9.7±2.6治疗后6h119.9±14.7 77.1±8.3 11.3±2.1治疗后24h103.2±12.5 81.6±7.8 11.9±2.3治疗后72h94.3±11.6 90.2±8.1

3 讨论

脓毒性休克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可造成代谢紊乱、组织细胞缺氧坏死,还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高达40%~80%[1]。临床上治疗脓毒性休克多采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缩血管药物,其可升高血压、纠正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但部分患者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4]。

近年来血管加压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为血管加压素[5]。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激素,由人体下丘脑在体内合成,在体内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加压素系统一起工作,来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平衡。在发生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时,垂体后叶素能刺激血管加压素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保持机体的渗透平衡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发挥血管收缩效果[6,7]。因此其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又可提高升压效果。

本文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MAP、CAP得到显著改善,有效的维持了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可改善患者预后,说明其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熊滨,林勇军,吕立文,等.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766-768.

[2] Cordon AC,Russell JA,Walley KR,et al.The effects of vasopressin on acute kidney injury in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10,36(1):83-91.

[3] 韩旭东,孙华,黄晓英,等.垂体后叶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比较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33-37.

[4] 黄晓英,韩旭东,张素燕,等.垂体后叶素在感染性休克中对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3):206.

[5] 向松涛,王树声,甘澎,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休克的诊治特点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8):520-523.

[6] 韩旭东,孙华,黄晓英,等.垂体后叶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比较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33-37.

[7] 王美兰,顾平,陶海燕,等.垂体后叶素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04-905.

(编辑羽飞)

R459.7

B

1001-7585(2015)12-1608-02

2014-10-22

猜你喜欢

脓毒后叶素性休克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集束化容量反应监测治疗高龄重症肺炎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蛋白C活性联合D-二聚体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