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2015-01-16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476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张 宁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 476600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张 宁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 476600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我院78例DKA患儿中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45例(A组),大剂量胰岛素治疗33例(B组),评价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FBG、PBG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血糖下降速度明显低于B组,且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低血糖8例(2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DKA能取得与大剂量相当的疗效,又能避免血糖下降过快诱发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小儿 小剂量 胰岛素

小儿DKA是小儿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诊断以常规血、尿检查为主[1]。大量酮体出现并聚集时,就会导致DKA[2]。13左右糖尿病患儿起病时为DKA,且大部分糖尿病患儿会发生超过1次的DKA,死亡率高。目前胰岛素治疗是DKA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对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45例DKA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小儿DKA患儿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3±1.8)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电解质紊乱等。均符合WHO关于DKA的诊断标准[3]。发生DKA原因有合并感染38例,胰岛素中断9例,饮食失控21例,严重外伤7例,不明原因3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儿。根据药物使用的不同剂量,将患儿分成A组(45例)、B组(33例),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消除诱因等治疗。A组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给予NS 500ml+普通胰岛素0.1U(kg·h),定点进行血糖测定,1次2h,血糖浓度达到13.9mmolL时,将剂量改为0.05U(kg·h)持续滴注。B组患儿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首次剂量为1~2Ukg,一半iv,一半ih,病情严重患儿可于1~2d后再给予0.5~1Ukg。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FBG)<7.0mmolL,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均显示正常;有效:症状及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有所改善,FBG 7.0~ 10.0mmolL,尿酮体(±)~(1+);无效:上述各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表示以(±s)为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痊愈33例、有效10例,总有效43例,B组痊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31例,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治疗后血糖值、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体转阴时间 A组血糖下降速度较缓慢,与B组比较,存在差异性。而FBG、PBG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及其下降速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及其下降速度比较(±s)

组别nFBG(mmolL)PBG(mmolL)血糖下降速度〔mmol(L·h)〕尿酮体转阴时间(h)A组45 7.2±0.9 9.0±1.2 5.3±0.7 0.05 18.8±6.5 B组33 7.1±1.0 8.9±1.3 7.5±2.3 19.1±6.8 t 0.57 0.55 4.56 1.67 P>0.05>0.05<0.05>

2.3 并发症 A组患儿未出现并发症,B组患儿出现低血糖8例(24.24%),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8,P<0.05)。

3 讨论

DKA是一种常见内科急症,其发病快、病情严重,若未能及时救治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特别是小儿,DKA可作为首发症状就诊。小儿DKA主要诱因有急性感染、药物治疗或饮食不当及各种应激等。DKA往往出现糖尿病症状加重、胃肠道症状、酸中毒大呼吸、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治疗以去除诱因、恢复糖与脂肪代谢为原则。

20世纪70年代前,临床基本采用大剂量治疗DKA。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与大剂量相仿,且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发生率低[4]。可能是由于部分敏感度高的胰岛素组织,只需与小部分胰岛素受体结合就能发挥很大作用,能有效使葡萄糖从周围移至细胞内。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达到最大生理饱和度时,通过远侧膜受体速率的限制,大剂量的给药也不能施展更高功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能缓慢降低血糖值,且降糖效果显著。本文A组总有效率与B组相当,说明小剂量胰岛素可充分与其受体结合,有效抑制机体内肝糖原分解与异生速度。A组FBG、PBG在治疗后有效得到控制,且尿酮体转阴时间与B组无差异性,说明小剂量与大剂量治疗DKA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尿酮体转阴时间。A组患儿血糖下降速度明显缓慢,无1例出现并发症,是由于小剂量持续滴注用药能快速达到有效浓度,并保持稳定状态,血糖易于监测与调节。避免了静推造成血浆胰岛素浓度忽然升高或下降,肌注又会受到部位、血循环灌注的影响。若糖尿病患儿循环系统血容量严重障碍,应选择小剂量持续滴注治疗,因为大剂量用药能快速降低血糖浓度与血浆渗透压,易造成循环系统衰竭。吕静平报道显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尿酮体转阴时间稍长[5]。而本文未证实此观点,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是否影响尿酮体转阴时间,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DKA用量小、安全性高,可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及时纠正尿酮体阳性体征。

[1] 王志.坚持续静脉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在启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8):103.

[2] 陈丽娟,洪兵,于一江.玉女煎加增液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3(5):277-279.

[3] 诸福棠.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26.

[4] 柴淑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综合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241-242.

[5] 吕静平.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9):57-58.

(编辑落落)

R587.1

B

1001-7585(2015)12-1596-02

2014-10-20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尿酮体“±”或“+”代表啥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