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1-15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袁金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模意识情境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袁金花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袁金花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倡导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倡导自主与合作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问题意识 培养 创设情景

一、在 “数学模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学习数学建模的目标是更好地加强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数学模型就是将实际、客观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然后用数学眼观反映问题,得到关于现实问题的描绘。数学模型千变万化,学生的观察目的性不强,不能分清重点与主次,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数学教学内容、目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二、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反之,课堂氛围过于压抑紧张就会造成学生产生畏惧、烦躁的情绪,思维活动效率下降,对教学信息的接受程度下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1: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基本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 ,都有a2≥0。故得到:若x, y ∈R,则存在(x − y)2≥0。展开得到:

问题1:x2+y2≥2xy ;(学生对问题1中的x, y 稍作变形,可提出有如下问题)

问题3:(2 x2+ y2)≥(x+y)2;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观察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尊重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会提问题的习惯。

三、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的产生和求知欲的多少与学生的认识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伴随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如果长期稳定存在,将会变成取之不尽的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与思考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恰当地对热爱提问题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中时,他们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将变得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案例2: 复数的概念

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教师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起学生不断探求的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参与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体会“数学是有用的”的思想,学会“数学地思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案例体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从不同层次与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问题”既是解决人类大脑思维的一种普通的表达形式,也是心理学家喜爱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从新概念的形成、课堂的提问、新知识的应用,到学生思维的训练及运用,都是从“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实现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不停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乔希民.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智慧技能[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

[2]张家骥.还给学生一个“真实”而科学的思维过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

ISSN2095-6711/Z01-2015-04-0092

猜你喜欢

建模意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