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5-01-13许文彬徐黎候开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下睑眼轮眼睑

许文彬,徐黎,候开书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崇州 611230 E-mail:binwenxucz@163.com)

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老年性睑内翻又称退行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多数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1]。患者常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出现倒睫,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为进一步了解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和眼睑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10例(110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10例(110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术后均进行2年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入院后由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根据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57例,57只眼)和B组(53例,53只眼),A 组行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B 组采用眼睑轮匝肌切除术。A 组中,女性28例(28只眼),男性29例(29只眼),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12±3.93)岁,病程0.2~3年。B 组中,女性25例(25只眼),男性28例(28 只眼),年龄65~78 岁,平均年龄(70.51±4.53)岁,病程0.5~3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衡可比。

1.2 手术方法[3]A 组行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切除术。

1.2.1 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 术前需在距离下睑缘2mm 处画出半月形平行睑缘,向外眦角外下方鱼尾纹方向延伸6~8mm,局麻后沿着画线切开眼睑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完全暴露并且游离出宽约5~6mm 的眼轮匝肌束,根据眼睑内翻的严重程度在内翻最严重处重叠,褥式缝合后剪除多余皮肤,缝合眼睑皮肤切口。

1.2.2 眼睑轮匝肌切除术 术前需先行标记切除线,具体方法与眼轮匝肌折叠术相同,局麻后沿着画线切开眼睑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完全暴露并且游离出眼轮匝肌,将眼睑下缘和睑板前眼轮匝肌束剪除,去除多余的眼睑皮肤,皮肤切口行间断方法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疗效评定标准:①良好:恢复正常眼睑位置,即眼睑缘内唇、泪小点紧贴眼球表面,睑睫毛向外且微弯,睫毛不触及眼球。②较好:基本恢复眼睑正常位置,即眼睑缘内唇、泪小点与眼球表面相贴,睑睫毛向上,睫毛不触及眼球。③差:未恢复正常眼睑位置,即眼睑缘外唇与眼球表面相贴,睫毛触及眼球表面[4]。有效率=(良好例数+较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A 组的有效率高于B 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7%,低于B 组的13.2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 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病,归为痉挛性睑内翻中,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随着对下睑眼眶筋膜和肌鞘等解剖的进一步了解,现认为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主要成因为:老年人皮肤萎缩,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①若发生在横向上,是由于睑板及内、外眦韧带的松弛;②若发生在纵向上,是由于眶隔变薄松弛,下睑缩肌离断、裂开;③若眶隔前眼轮匝肌移位,是由于过度骑跨于睑板,压迫睑板上缘使睑缘内倾[5]。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达到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Schimek法、Fox法、眼轮匝肌切除术和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等[6]。本研究主要观察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和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比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 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原因在于,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是通过对眼轮匝肌进行部分折叠,使得眼轮匝肌能更好地与眶隔粘连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增加下睑缩肌的力量,牵制下睑缘,不仅可以使内翻的下睑缘回到正常的位置,还可以避免位于正常位置的下睑缘内卷[7]。在折叠的同时,对于多余的皮肤一并予以剪除,剪除多余松弛的皮肤可增加下睑与眶隔的水平张力,减轻眼轮匝肌的痉挛症状。而眼轮匝肌切除术仅做到对多余的松弛的皮肤予以剪除,达到增加水平张力的作用,不能增加下睑缩肌的力量,虽能到达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总有效率低于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说明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的治疗效果较眼轮匝肌切除术更能在长期时间内保持良好。可能是由于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能从增加下睑缩肌力量和下睑与眶隔的张力两方面入手,能更为全面地、有效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8],故治疗效果明显比眼轮匝肌切除术持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均能较好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且两种术式操作均较为简单,技术要求较低,一般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小,基层医院也能开展。

综上所述,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眼轮匝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好,治疗效果持久,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边红莉.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12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1564.

[2] 郭晓曼,黄超英.32例老年性睑内翻Wheeler手术治疗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632.

[3] 罗丽华,王康,王伟,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32-534.

[4] 姜焕荣,刘晓宁,殷孝健,等.老年性下睑内翻行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2):176.

[5] 张小战,李鹏.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治疗老年性下眼睑内翻的疗效 观察[J].国际眼科杂 志,2014,34(9):1728-1729.

[6] 张荣霞,吕秀昌,赵欣,等.改良Fox术矫正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64-166.

[7] 丛金菊,张新法.老年性睑内翻不同矫正手术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80.

[8] 王育文,金亚明,张大矛,等.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手术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92-1193.

猜你喜欢

下睑眼轮眼睑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皮肤眼轮匝肌复合体在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治疗下睑松垂的临床体会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浅析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面部除皱术中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