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未成熟畸胎瘤临床诊治特点分析

2015-01-13张海洋陆鹏刘洪江沈炼桔魏光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畸胎瘤性腺包块

张海洋,陆鹏,刘洪江,沈炼桔,魏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 400014)

畸胎瘤是小儿生殖细胞肿瘤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成熟畸胎瘤(mature teratoma,MT)、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IMT)及恶性畸胎瘤。IMT 虽与MT 同属良性,但具有潜在恶性[1]。故其诊治上兼具了良恶性畸胎瘤的特点。现将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25例IMT 诊治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IMT 25例,男性9例,女性16例。新生儿10例,小于4个月7例,4个月~1岁5例,1岁以上3例。腹膜后7例,骶尾部5例,卵巢8例,睾丸4例,纵隔1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上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诊断及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并比较儿童IMT 发生于性腺内外的症状及诊治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血清AFP值与肿瘤年龄分段关系采用相关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腹膜后、骶尾部及卵巢IMT 多以相应部位包块就诊,个别伴随或仅有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睾丸IMT 表现为阴囊无痛性包块。纵膈IMT 仅有咳嗽及喉喘表现而无包块。

2.2 辅助检查 所有IMT 行术前彩超,多显示中等回声(可混杂散在片状、点状、蜂窝状无回声或强回声)、光团和囊实混合性肿块。除睾丸IMT 外,其余患儿术前均行CT 或MRI,CT 多显示巨大肿块影,推移周围组织,CTA 显示肿块内血管影增多或伴行动脉分支增多。1 例行MRI提示肿块内可见分隔,边界清晰。术前均测血清AFP:2例卵巢IMT 血AFP 正常(3.4ng/L 和5.22ng/L),术后未复查。另1 例腹膜后IMT 血AFP值术后(188ng/L)较术前(254ng/L)无明显降低。其余22 例术前血AFP 值高于正常(23.2~4 330ng/L),术 后 复 查 可 明 显 下 降(1.6~49.5ng/L)。以AFP值异常升高(>200ng/L)判定各年龄段血清AFP值高低,随年龄增高,血清AFP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99,P =0.002)。血清AFP值与年龄关系,见表1。

2.3 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行肿瘤根治术,卵巢IMT 同 时 切 除 输 卵 管,1 例 睾 丸IMT 及7 例 腹 膜 后IMT 行淋巴结清扫术,7例患儿术后化疗,方案为传统BEP、JEB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例腹膜后IMT 行术前化疗削减肿瘤体积后手术。

表1 血清AFP值与年龄关系

2.4 预后 现所有治疗均结束,除1例卵巢IMT 于术后2个月发生肝脏转移外,其余均未发生复发及转移,有1例患儿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呕吐,其余无不良反应发生。

2.5 性腺内外IMT 诊治比较 性腺外儿童IMT 瘤相比于性腺内更易导致肿瘤压迫症状(P =0.041),术中两者选择行周围淋巴结清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0)。而术后化疗的选择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见表2。

表2 性腺内外儿童IMT 临床特点和治疗比较 (n,%)

3 讨论

IMT 发病高峰为生后13个月。发生部位分性腺内外,性腺外多发于身体中线及两旁。其临床表现多样,但均可为隐匿起病,病初无明显不适,仅有包块。如骶尾部IMT,在影像学发现前,大多骶尾部IMT 就诊时即见巨大肿块;当肿瘤深入腹盆腔肉眼不可见时,症状出现迟滞,或已具恶变倾向,如停止生长发育[2]。生长发育过程中个别生理或体格异常也可由肿瘤压迫导致,如骶尾部IMT 可致Currarino三联征。本组有15例单纯以无痛性包块就诊,其余未见包块者出现胃肠道、泌尿系统受累表现。本组患儿性腺外IMT 压迫症状较性腺内更明显,提示性腺外儿童IMT 与周围组织关系更加密切,而性腺内IMT 症状更隐匿。

儿童IMT 位于腹部者居多,而超声是诊断腹部囊实性肿块简便有效、首选的方法[3]。B 超下IMT 多有恶性肿瘤的体现,如本组患儿B 超多见杂乱光团,边界欠清。CT 或MRI可更加明确肿瘤大小、与周围脏器关系等。本组CT 或MRI能描述肿瘤体积,增强CT 判断肿瘤囊实性,CTA 可见迂曲杂乱的血管分支,提示邻近血管生长,肿瘤侵袭性较高。

血清AFP对IMT 的良恶性判断、术后肿瘤残余及复发的评估有重要提示。术前血清AFP 值高低往往与IMT 恶性程度正相关。IMT 及恶性畸胎瘤术前血清AFP往往显著升高,术后5~7周降至正常,但复发及转移可复升。故术后更需复测,并注意其波动性。此外尚需结合年龄判断血清AFP 高低。新生儿期正常血清AFP 值较高,随年龄增加AFP值逐渐降低[2]。本组患儿血清AFP值随年龄增加降低,也符合这一规律。故对于婴幼儿IMT,不提倡以血清AFP 来判定其良恶性。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有学者建议,6个月以上且AFP高于正常,则以恶性考虑[4]。

本租患儿治疗均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有潜在恶性或已发生恶变者需行周围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化疗。本组有8例患儿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性腺外儿童IMT淋巴结清扫率较性腺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性腺外IMT 更易转移,需警惕。文献报道,MT 和IMT 在一期手术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0%和33%[5]。其高复发率原因来自手术切除不彻底、含其它恶性肿瘤成分等。故完整切除对抑制复发非常关键,术中需警惕包膜破溃、胶质流出[6]。

关于术后化疗,曾有建议切除彻底后仅对复发病例化疗,另有建议将IMT 视为恶性肿瘤应常规化疗。本组中有7例行术后化疗。已经证实,畸胎瘤可向卵黄囊瘤恶性转化[7]。故其化疗方案同卵黄囊瘤类同。化疗不应仅为对恶性IMT 的巩固治疗,更应为对复发转移的常规预防。本组中,对潜在恶性者行化疗,性腺内外IMT 术后化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化疗后仅1例发生转移,提示根治性手术+术后预防性化疗对抑制复发效果较好,IMT 术后化疗的选择不应根据发生部位而定。本组另有1例行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多被用于瘤体巨大、恶性度高或已发生明显转移者,但并非绝对有效。近期有报道IMT 在术前化疗后体积不减反增[8]。

综上,性腺外儿童IMT 症状常明显,易于判断,性腺内儿童IMT 常起病隐匿,两者均需联合彩超、CT或MRI等多种影像手段检查,CT 应加做CTA 了解邻近血管浸润程度,血清AFP值不应单纯被视为诊断“金标准”,更应结合年龄判断其高低,并注意术后复查。手术强调完整切除,性腺外病例更提倡术中清扫周围淋巴结,有恶变倾向者行术后化疗可有效抑制复发,新辅助化疗应谨慎使用,长期随访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者。

[1] John H,Makari,Puneeta Ramachandra,et al.Pediatric Urologic Oncology:Organ Sparing Surgery in Kidney and Testis[J].Urol Clin N Am,2010(37):287-298.

[2] Lakhoo K.Neonatal teratomas[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10,86(10):643-647.

[3] 李秀明.超声对腹部囊实性肿块的诊断及来源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329-330.

[4] 谢小志,刘平,李仲荣.儿童畸胎瘤80 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7(8):482-483.

[5] Ho KO,Soundappan SV,Walker K,et al.Sacrococcygeal teratoma:The 13-year 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paediatric centre[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1,47(5):287-291.

[6] 杨文萍,邹音,黄传生.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0):666-671.

[7] 王立波,邵汇琳,宋欣,等.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1):4-7.

[8] Hsieh YL,Liu CS.Progression from an Immature Teratoma with Miliary Gliomatosis Peritonei to Growing Teratoma Syndrome with Nodular Gliomatosis Peritonei[J].Pediatr Neonatol,2009,50(2):78-81.

猜你喜欢

畸胎瘤性腺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男性腰太粗 性腺功能差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什么是畸胎瘤?
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退化严重吗?*
畸胎瘤是怪胎吗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成人成熟型睾丸畸胎瘤1例
浙江省温岭地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调查研究